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研究_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研究_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4:53 影响了:

  摘要对社会、思想品德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新课改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广大社会、思想品德教师在布置、设计、批改作业时必须有所创新。本文分析了影响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原因,阐述了提高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多地在教材、教法上求得突破与创新,而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重新审视作业观,力求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更有效的作业,求得学生能力与学业的双丰收。
  
  一、影响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原因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待社会、思想品德作业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三个过分依赖:过分依赖课本,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不肯动脑,分析能力较差。也有部分同学作业态度极不认真,作业质量较差,甚至出现抄袭或不交现象,作业的有效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学科是开卷考试,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最近几年,台州地区对中考科目的分值作了调整,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等学科分值加大,而社会、思想品德学科仍然是一百分,并且变成了开卷考试。面对这些改革和调整,学生的第一认识是社会、思想品德考试可以带书,考试答案都可以在书上“翻”出来,形成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在做思想品德作业的时候,学生思维上有很强的惰性,遇到分析题、综合题就想抄答案,最好直接从老师那得到答案,久而久之形成了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学生们认为这两门学科不重要,也就造成了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认真,作业的有效性很低。
  2.作业重复且繁多,缺乏研究。
  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目前,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 “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出现不交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的现象。
  3.作业没有弹性,缺乏层次。
  传统作业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4.教师不及时批改作业,对作业没有评语,学生没有动力。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到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批改不及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没有评语,只是一个阅字或者一个对号,学生对批阅状况熟视无睹,达不到反馈作用。长此以往,作业的有效性很低。
  
  二、提高社会、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作业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作业设计的题材,作业的过程,作业的批改都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有效作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他们有创造性地自由发挥,让学得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
  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而设置的,人人必做。这类作业,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是巩固知识所必需的。第二个层次的作业,对学生要求较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较高,要求大多数能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三个层次的作业,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由于其难度大,部分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不做或选做。如何分配三个层次的作业,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让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自选商场” 中自由选择,这样就让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分层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厌学、抄袭等现象大为减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作业。
  2.作业题材要生活化。
  让学生能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例如,2008年,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联系了嫦娥一号奔月、奥运火炬传递等社会热点问题。另外,要使作业题材生活化,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收集和设计。作业题材的生活化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激发兴趣、乐于探究、学思结合,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3.作业过程要自主化。
  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社会、思想品德的作业。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互相抄袭,又让学生在获得答案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教师布置作业,要以体现探究性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动手”和“动脑”,避免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依赖性。
  4.批改作业时要多鼓励。
  作业是学生们辛苦汗水的结晶,不管他们的作业质量如何,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认可、赞许,适当的鼓励能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对质量高的作业,教师要给予鼓励,充分肯定其独到之处,并期望其坚持;对有问题的作业,教师应给予仔细认真地点拨,并鼓励上进。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有效作业。
  总之,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教学中的细节,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总结,需要师生长期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Z].2003(7)
  [2]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2002(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实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