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4:42 影响了:

  【摘 要】在实施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陈旧、滥用多媒体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方法,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效率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纵观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仍在意无意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主的独立思考……具体地讲,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老师为主体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机械教法的流弊,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花样多、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多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填鸭式”和“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都按照高考的答题标准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来锁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方法陈旧
  受语文高考题型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讲授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模式。课堂教学中,“牵牛式”的提问有余,“开放式”的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看得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得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
  三、过多的运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它不能代替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课件上课让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感,学生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根本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欣赏课件。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如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初读这篇文采飞扬的诗文时,你可曾想到这是作者在众多名流雅士面前的即兴之作,而且当时作者的年龄大约与你们相同。同学们听后顿时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接着,我又向学生讲述了王勃写作此篇诗文的典故,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化难为易,将很多诗句融入典故之中,接下来我又由浅入深,将文意与作者的志向情怀结合起来,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首先是课前要预习,这是很重要的,要大概了解课文的梗概,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就有数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其次是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科学证明,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上完一节课,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再次是课后复习,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谓是学习的秘籍。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一点,他们在学习中就像田径运动员一样,一进入跑道就只顾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以前所学的内容,有的只有到了考试是才匆匆翻一下所学的内容,这时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许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复习,效果仍然不佳。老师如果教给学生心理学遗忘的原理,让他们了解“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地复习,并且养成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遵循课程标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有效教学的方法,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但学习的主体是广大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去实践,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高中。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