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黑铁骑士,瑞士莫瓦格公司第一代“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族的兴起】瓦格吉尔羊
 

【黑铁骑士,瑞士莫瓦格公司第一代“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族的兴起】瓦格吉尔羊

发布时间:2019-02-12 04:12:17 影响了:

  瑞士莫瓦格公司第一代“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族的兴起      上世纪中叶,东西方冷战的对峙使欧洲的军工产业空前繁荣。轮式装甲车在60年代中后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军火品牌“皮兰哈”犹如中世纪的黑铁骑士,面对着TPz-1“狐”、VAB等这些豪门骄子,苦守寂寞和绝望之后终成大器。本文借以还原“皮兰哈”的兴起,探讨民营军工供应商的生存环境和企业又化传承之路,给生生不息的草根阶层点一盏心灯。
  
  被误读的天堂
  在东万的教科书上,对瑞士描写往往是:“瑞士位于西欧中部,处于德国、法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和奥地利的包围之中,瑞士是个多山的国家,自然风光秀丽,但是矿产资源贫乏,所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精密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缺乏重工业”。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讲,对瑞士的印象不外乎是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雀巢咖啡、浪琴手表,当然还有备受喜爱的维氏军刀。然而到过欧洲的人都知道,尽管现在瑞士没有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和造船之类劳动密集度高的重工业,但是其重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在全欧洲都处于顶尖技术水准。以柴油发动机为例,在十五年前瑞士就拥有两个世界顶级船用中低速柴油发动机供应商:瓦锡兰(Wartsila)和苏尔寿(Sulzet)1997年,瓦锡兰和苏尔寿两家公司的船用发动机业务合并,并在2005年开始放弃苏尔寿统一采用瓦锡兰品牌。目前,瑞士瓦锡兰和德国曼(MAN)在世界船用中低速柴油发动机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瑞士是国际社会唯一被公认的永久中立国,但是其军事力量之强悍在西欧诸国中也是有口皆碑,军工技术在国际上是独树一帜。说到瑞士的军工企业,毋庸置疑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由瑞士厄利空一康特拉夫斯公司,以研制各种小口径高射炮系统著称。上世纪50年代面对高速、高空突防的空中威胁,人们开始迷信于导弹防空系统。但是以生产小口径身管火力系统为主业的厄利空公司和以电子火力控制系统为主业的康特拉夫斯公司,却不弃不离植根于低空防御系统的研制,终成世界小口径火炮的“大拿”。在厄利空和康特拉夫斯两家公司合并后,其35毫米高射炮成为世界陆军野战防空最具影响力的装备。目前,厄利空-康特拉夫斯公司成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子公司。近三十年以来,瑞士的另外一个军工品牌迅速崛起,它就是瑞士莫瓦格汽车公司的产品:皮兰哈(意译为“锯脂鲤”)。
  
  远行的绅士
  二战中,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战争的风雨之中,带有“永久中立国”面具的瑞士作为“安全岛”,成为盟军和纳粹之间的缓冲地带而免受战火的蹂躏。大批难民特别是十几万犹太人的涌入使瑞士在二战期间变成了王道乐土,本是锯木工厂的瓦锡兰战前才刚刚进入柴油机研究领域,战后却成了中低速柴油机的巨头;在诸多犹太银行家的支持下通过不断的并购,瓦锡兰成为了世界动力巨擎。在上世纪30~50年代里,瑞士大多数公司都走过了同样的历程,包括罗氏制药、苏尔寿机械、雀巢食品等,一句话:战后的瑞士已经成为犹太人的天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离开战后重建商机无限的英国返回瑞士,其中有一位拥有犹太血统的年轻人就是莫瓦格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鲁夫先生。
  沃尔特・鲁夫,1903年2月11日出生于瑞士北部阿尔高州罗伊斯河畔一个名叫布雷姆加藤的小镇,2002年12月24日葬于一个依山傍水名叫温特图尔市的小城。沃尔特・鲁夫的大学时代就是在温特图尔度过的,1924―1927年在这里获得力学工程师资格,1930年,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进修机械工程专业。1933年,沃尔特・鲁夫回到瑞士,在著名的阿道夫・苏拉汽车公司(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中压车间工作,1936年成为车身冲压车间的负责人。二战前夕,欧洲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日益猖獗,很多犹太人由德国、意大利等国逃亡到瑞士。然而瑞士也终非诺亚方舟,不少人又借助瑞士这个踏板前往更远的地方。沃尔特・鲁夫在1937年前往英国谋职,随后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十年。1946年春天,直到欧洲大陆恢复到二战结束冷战尚未开始的暂短和平期间,33岁的沃尔特・鲁夫才重返瑞士。1946年3月21日,沃尔特・鲁夫在瑞士东北部康茨坦斯湖畔的克罗伊茨林根市创办了莫瓦格公司。
  康茨坦斯湖,又名博登湖,位于联邦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之间,由三国共同管理。这里是欧洲著名的工业技术核心区域,康茨坦斯湖岸边的德国区域是大名鼎鼎巴伐利亚州和巴登一符滕堡州:奥地利区域是福拉尔贝格州和蒂罗尔州。凭借着周边的高速公路网,从莫瓦格公司所在的克罗伊茨林根市一小时之内能够到达奔驰、宝马、曼、奥迪、道依茨和保时捷等世界顶级汽车公司的总部,也可以到达海德堡、博世一西门子、利勃海尔、福伊特、采埃孚等机械电子工业巨头的总部,以及到达“银行之都”苏黎世和慕尼黑等城市。就连一向自负的美国传奇人物比尔・盖获,也不得不推崇这里是世界“高新技术的圣地麦加”。作为带有机械工业资深专家背景的沃尔特・鲁夫将莫瓦格汽车公司设在克罗伊茨林根市,生活在世界顶级银行家和机械专家的圈子里,分明透露着犹太人诡异高超的智慧。
  沃尔特・鲁夫先生有着犹太人传统的低调,但是他又是一个极富有爱心的人,对莫瓦格公司每个员工的家庭基本状况都有所了解。当他得知公司一个名叫米洛斯拉夫・瓦弗里内科的机械工程师9岁的女儿因为交不起高昂的训练经费不得不放弃酷爱的网球时,古稀之年的沃尔特・鲁夫先生慷慨解囊。2000年冬天,这个名叫米卡尔的小姑娘代表瑞士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尽管她由于脚伤没能获得冠军,但是却收获了一份爱情:一位当时世界排名仅36位的小伙子喜欢上了米卡尔。在米卡尔的辅佐和调教之下,这个脾气糟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世界网坛炙手可热的天王巨星,他就是罗杰・费德勒。
  
  草莽潜行
  
  作为一家小型的私营企业,莫瓦格公司在最初的几年里主要从事汽车修理和改装业务,直到1950年初他们得到了一份瑞士陆军的订单。作为在二战中幸免于战火的瑞士,战后提出了一系列军队装备计划,其中包括为边防部队采购一批4*4小型越野巡逻车。1949年底,莫瓦格公司正式更名为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并以该公司为瑞士邮政部门改装过的邮件运输车辆为基础,参加边防军巡逻车计划竞标。竞标得来1600辆的订单使莫瓦格公司声名大振,也让很多人把订单产生的时间当成了莫瓦格公司创立的时间,事实上那是他们“制造汽车”的开始。这份订单让莫瓦格这家只有200多人的小公司忙活了很多年,也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增,随后他们逐步参与了诸多欧洲的武器装备的竞标。1957年,莫瓦格公司自行投资研制一种代号为MOWAG MR8的小型装甲巡逻车。该车采用莫瓦格公司已经颇有心得的4x4 驱动底盘,动力系统采用美国克莱斯勒R361型水冷汽油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民用汽车),匹配采埃孚公司五挡手动机械式变速器,民用汽车零部件的采用大大降低了整车造价。MR8车体为装甲钢板焊接的箱式密封车体,由于考虑该车以出口为主且无明确客户,为了适应多方需求的特点,车体设计上有较大的冗余可以进行多种变形改装,这种凸现莫瓦格公司汽车改装出身本色的设计原则,后来被演绎成地面武器设计的一大特色――“模块化”,进而成为日后“皮兰哈”装甲车大红大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受益于“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各国之间的贸易日趋活跃,在军备采购计划上也冲破藩篱。譬如瑞士自行研制KW30战车时(预生产型称之为Pz58坦克,正式生产型称之为Pz61坦克),将发动机项目交由刚刚成立的联邦德国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联合公司(MTU,中文名称安特优)。德国也投桃送李,在联邦边防军(隶属于联邦内务部)的“装甲特种车辆”(简称SW)项目、联邦国防军(隶属于联邦国防部)的“步兵战车”(简称SPz)项目等计划都邀请了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参与。1959年9月,“装甲特种车辆”项目和“步兵战车”项目同时公布技术规范要求展开招标,莫瓦格公司和德国两大资深兵工企业蒂森・亨舍尔、莱茵钢铁公司等同时参加了这两个项目的竞争。这对莫瓦格这家正式进入军工行业仅仅10年的小公司来说,可谓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然而,沃尔特・鲁夫先生领导着莫瓦格这个只有200人的小团队,却交出了两份合格的答卷。1963年,联邦边防军宣布莫瓦格公司的MR8轮式装甲车正式中标“装甲特种车辆”项目,装备编号为“SW―L”,首批订单为20辆。同年,绰号为“海盗”履带式步兵战车方案,进入了联邦国防军“步兵战车”项目方案第二轮竞争。
  1965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不是什么好年头: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大打出手,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前苏联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终于如愿以偿,苏共二十三大选举他出任苏其中央总书记,开始了穷兵黩武的疯狂军备竞赛。在西方,战后第一次全球的经济危机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莫瓦格就是其中受伤害最严重的公司之一,先是联邦国防军“步兵战车”项目被推迟,进而不再允许莫瓦格参与第三阶段。后来SW-1轮式装甲车第二批订单取消,进而要求莫瓦格必须向德国企业转让MR8的知识产权,以保证德国军工产业工人的就业。这种糟糕的局面反倒成就了莫瓦格公司在地面武器产业链中的角色,专心从事产业附加价值最高的装甲车设计和试验工作,然后将设计和试验成果以许可证的方式授权其他企业从事生产流程。在此后很多年的时间里,奠瓦格公司的利润却不断增长,生产规模并没有扩大多少,也就不需要在人力成本昂贵的瑞士雇佣大量工人从事低端焊接装配工作。
  
  突出重围
  
  在“装甲特种车辆”项目遭到暗算,进而被蹋出“步兵战车”项目之后,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并没有消沉,相反在轮式装甲车项目上不断进取。蒂森・亨舍尔以许可证制度授权得到MR8轮式装甲车生产权后,立即从联邦边防军揽到了一笔600辆SW-1轮式装甲车的大买卖。当然,莫瓦格公司也没有悠闲观望。由于第二代军用轮式车辆项目中的“轮式装甲车”(简写TPz)项目进展缓慢,联邦国防军决定采购一批替代车型。莫瓦格公司对MR8轮式装甲车底盘进行了简单的改装,以适应联邦国防军加装20毫米机关炮塔的要求,在支付了第二笔设计和试验费用后,蒂森・亨舍尔公司又捞到了150辆MR8改进型装甲车的订单,这种改进后的MR8轮式装甲车正式装备代号变更为SW-2。1963年5月,由沃尔特・鲁夫先生牵头,莫瓦格公司对MR8轮式装甲车整体结构进行了再次改进,优化了动力传动布局和两栖机动性能,改进后的车辆在美国商务部下属联邦专利和商标局获得了发明专利。这个专利编号为3176585的轮式装甲车后来被命名为“罗兰德”4*4轮式装甲车。
  “罗兰德”轮式装甲车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给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捞到多少好处,只有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零星的散碎订单。除此之外,沃尔特・鲁夫的工人们还是不得不依靠改装消防车、邮政运输车等项目过日子。因为经济危机背景下欧洲各国大幅增长的国防预算都被分配给本国的企业,政客们晓得只有充足的就业才能换得大把的选票。1965年,在轮式装甲车族项目(包含4*4、6x6和8x8三个类别)第二轮研制开始后,德国联邦国防军技术与采购局(BWB)直接将竞标合同授予以曼和奔驰为首的两大产业联盟,此前备受尊重的莫瓦格公司什么也没捞到。而就业情况一向糟糕的法国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更是不顾脸面,1968年开始的法国陆军6*6轮式侦察车项目直接被授予罗昂制造厂(AMX,后并入法国地面武器公司);1970年开始的法国陆军“前方区域装甲车辆”(VAB)的研制合同,由萨维姆(现已合并到雷诺车辆工业公司)、潘哈德和克勒索一卢瓦尔等三家公司竞标:1971年开始的法国宪兵部队轮式装甲车项目,干脆直接授予贝利埃汽车公司(现已合并到雷诺车辆工业公司)。有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榜样,意大利人则将其1968年开始的6616轮式装甲车直接授予了菲亚特汽车公司。
  于委屈之时,让微笑替代眼泪;于绝望之中,让内心洒满光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际地面武器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并没有让莫瓦格汽车公司畏惧而放弃进取之心,反倒加大投资力度。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还原当时莫瓦格上上下下的决心,唯有莫瓦格公司库房里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样车,以及美国联邦专利和商标局的档案上记录着沃尔特・鲁夫先生和他所属团队的努力。1968年8月6日,美国联邦专利和商标局第3395672号发明专利,授予莫瓦格研制的一种6x6型水陆两栖轮式装甲车的设计方案。在这份1967年4月20日由沃尔特・鲁夫先生签名递交的设计方案中,这种新型的轮式装甲车采用和当时主流轮式装甲车整体布局迥异的风格。动力舱前置一战斗舱中置一载员舱后置,驾驶舱纵置在车体前部左侧,动力舱纵置在车体前部右侧。而当时国际轮式地面武器主流的设计是:“驾驶舱前置一动力舱中置一战斗舱和载员舱后置”(当时联邦德国正在设计中的TPz-1轮式装甲车、后来法国VAB、芬兰XA-180和中国WZ551均采用这种布局):抑或“驾驶舱前置一战斗舱和载员舱中置一动力舱后置”(当时前苏联已经装备的BTR-60轮式装甲车、后来法国设计的AMX-10RC轮式装甲侦察车、日本87式侦察巡逻车和6616轮式装甲车)等两种设计。然而,正是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后来的“皮兰哈”在加拿大陆军采购计划中大获全 胜。
  
  洛基山争锋
  
  1968年美国授予专利的莫瓦格轮式装甲车独树一帜的设计,为日后世界轮式装甲车的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动力舱前置一驾驶舱/战斗舱中置一载员舱后置(早期的轮式地面武器通常采用这种和民用卡车常规布局相似的设计,譬如荷兰YP-408轮式装甲车、前苏联13TR-50轮式装甲车)的地面武器,会使驾驶舱的视野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更要命的是驾驶员和车长会同时受到动力舱和战斗舱两方面噪音的袭扰,因此上世纪50年代之后极少有轮式地面武器采用这种布局。而动力舱后置的地面武器装备虽然解决了驾驶舱视野和噪音袭扰的问题,却会使车载人员失去车尾通道这一最安全的上下车途径,对于轮式装甲车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其传动系统终端车桥中央往往都有一个尺寸较大的差速器桥壳,加上庞大的发动机、变速器和分动系统,造成车体后部异常拥挤,很难再找出空间设置尾门,使得驾乘人员不得不通过顶舱盖或者车体侧门上下车,徒增受直射火力攻击的概率。动力舱中置的设计可以解决驾驶舱视野和噪音袭扰问题,也可以解决载员舱尾门设置的难题,但是其最大问题在于动力舱和战斗舱纵列在车体中央,对发动机、变速器和分动器等动力总成的紧凑性是一个考验,并且会影响战斗舱炮塔武器的射界。更糟糕的是,动力舱中置会在驾驶舱和战斗舱中间留出一个通道,从表面上看这个通道可以使驾驶舱的人员从安全的尾门登车下车,但是在战斗期间这个通道的空间得不到任何的应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莫瓦格公司设计的动力舱和驾驶舱纵列并联前置方案,可以完美地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
  1970年,瑞士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根据其专利设计,开始了样车的具体方案设计工作。沃尔特・鲁夫所领导的团队总结了MR8和“罗兰德”轮式装甲车成功经验:尽可能多利用民用汽车零部件总成,以降低整车的采购费用提高效费比;贯彻模块化思想,以一个基本车型为主,在设计时增大车辆变形的冗余,以适应多方面的技术要求;专注于附加价值较高的设计、试验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流程,必要时可以向采购方转让技术。根据这一思想,这个代号为“皮兰哈”的车辆开始了初期的规划工作。有鉴于当时地面武器市场出现细分化的趋势,莫瓦格公司在“皮兰哈”轮式装甲车设计伊始,即规划了4*4驱动、6*6驱动和8*8驱动等三种动力一传动一行走布局。这三种布局的车辆底盘采用零部件高度一致,也就是说其动力一传动一行走一悬挂等系统采用“模块化”,一方面可以降低造价,一方面可以减轻后勤压力。
  1972年,第一辆“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样车,在瑞士克罗伊茨林根的莫瓦格工厂完成试制。该车采用6x6驱动布局,动力舱和驾驶舱纵列并联前置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车体中部,载员舱在车体后部。其中驾驶舱只有顶舱盖儿没有侧门,载员舱有顶舱盖和坡道式尾门。驾驶舱内驾驶员在前、车长在后,整个驾驶舱的长度和动力舱长度基本一致,驾驶舱通过战斗舱与裁员舱相连,车长和驾驶员可以通过炮塔吊篮与车体之间的空隙进入载员舱实现安全登车下车。车体内空间利用率之高让人赞叹!更有意思的是其悬挂系统的设计,该车大胆采用了轻型乘用车惯用的麦弗逊式悬挂,这种悬挂通常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支柱式减震器和A字下托臂。之所以叫减震器支柱是因为它除了减震还有支撑整个车身的作用,结构极为紧凑,把减震器和减震弹簧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上下运动的滑柱。下托臂通常是A字型设计,用于给车轮提供部分横向支撑力以及承受前后方向应力。整个车体的重量和车辆在运动时车轮承受的所有冲击就靠这两个部件承担,该悬挂系统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而又紧凑,悬挂响应速度和回弹速度快,悬挂的减震效果好,增加了驾乘人员舒适性。但是,这种悬挂系统相对于其他悬挂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出现“瘸腿”问题。为了增加车辆悬挂系统的强度,莫瓦格公司更是大动脑筋,“皮兰哈”的前桥(或者8x8驱动底盘的前两桥)在减震器支柱两侧各安装了一根减震器,在后两桥(或者4x4驱动底盘的单后桥)采用坚固的横置扭杆弹簧。结构紧凑、舒适度和系统可靠性之间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更重要的是,“皮兰哈”车族4*4底盘和6*6底盘的前桥,8*8底盘的前两桥所涉及的传动、行走、制动、悬挂、转向等总成可以实现零部件互换;当然,4*4底盘的后桥、6x6底盘和8*8底盘的后两桥所涉及的传动、行走、制动、悬挂等总成可以实现零部件互换。
  “皮兰哈”6x6型轮式装甲车刚刚完成道路试验就接到了一份来自北美的邀请。上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原英联邦治下加拿大军事力量指挥权的分割局面,联邦政府和议会通过了“C-243草案”即《加拿大军队重组法》。根据这份法案,从1968年2月1日开始皇家加拿大海军、加拿大陆军、皇家加拿大空军等三军正式合并为统一架构――加拿大军队。由于战后加拿大地面力量(唯一没有“皇家”头衔的军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装备补充,新成立的加象大军队地面部队指挥部决定为陆军换装新型武器装备。经过长达5年的研究推出了一份详备采购计划,其中“通用装甲车辆”(简称AVGP)项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1974年6月,加拿大军队正式向外发布消息,就“通用装甲车辆”项目进行招标。这份采购总数量350辆,采购价格不低于1.5亿美元的合同,吸引了当时西方几乎所有军火商。最后递交上来的标书竟然有14家之多,甚至当时“华约”阵营的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也来凑热闹。1975年晚些时候,加拿大军队宣布包括法国VAB、瑞士“皮兰哈”在内的三种车型(未经官方证实的资料称,另外一个入选的车型是德国TPz-1)进入第二阶段样车试用和试验阶段。1976年初首批生产型“皮兰哈”交由加拿大方面与同样刚刚投产的VAB等车型展开了竞争,经过半年多的试验以“皮兰哈”的胜出结束。此时加拿大政府要求,和瑞士莫瓦格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向加拿大企业转让技术。1977年初,经过加拿大军队和瑞士莫瓦格反复磋商,后者同意向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发放许可证并向其转让6x6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技术。
  1977年2月,加拿大国防部和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签订合同,由后者向前者供应350辆6*6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合同标的总价值1.71亿美元。在这份合同中,约定由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按每辆车向瑞士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知识产权费用,同时由后者向前者供应包括断开式驱动桥和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等技术总成。合同还约定,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对“皮兰哈”轮式装甲车任何的技术改动,都必须征得瑞士莫 瓦格汽车制造公司同意。1979年1月,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将第一批生产型6*6“皮兰哈”轮式装甲车交付陆军机械化步兵旅,加拿大陆军将这批装甲车和刚刚到手的“豹”1主战坦克一起部署在西北边境,以抵御前苏联可能越过白令海峡带来的威胁。同年晚些时候,加拿大方面为了降低单车采购成本,决定追加订购126辆6x6“皮兰哈”轮式装甲车。1981年初,加拿大陆军再次追加订购15辆,不过这次订购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因为陆军方面扩大了装备编制。至1982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皮兰哈”轮式装甲车中标“轻型装甲车”(简称LAV)项目之前,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一共向加拿大陆军交付491辆6x6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这其中包含269辆“灰熊”装甲输送车,195辆“美洲狮”火力支援车(安装英国阿尔维斯“蝎”式76毫米火炮)和27辆维修抢救车。后来,加拿大方面追加订购了5辆装甲输送车和5辆火力支援车。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加拿大陆军将100辆火力支援车转送给非洲联盟的维和部队。
  
  笑傲江湖
  
  在获得了加拿大陆军的首肯后,莫瓦格公司的杰作再也不是羞于出手的小玩意儿了。就在瑞士人带着大洋彼岸获得的现金支票回到欧洲时,一份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邀请如约而至。尽管加泰罗尼亚人的邀请在今天看来不无阴谋的味道,但是这毕竟代表着欧洲陆军对莫瓦格这家小公司的认可,当然同样收到请柬的还有法国萨维姆公司,他们的VAB轮式装甲车在欧洲人眼里也是热门货。1978年初,正式生产型6x6“皮兰哈”轮式装甲车交由西班牙陆军部研究局装甲车辆委员会,在西班牙和VAB、“毕加索”3500型轮式装甲车进行野外机动对比试验。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场对比试验伊始就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的,西班牙陆军部研究局装甲车辆委员会既是比赛的选手还扮演着裁判的角色,因为“毕卡索”3500型轮式装甲车就是该机构和西班牙恩纳赛(ENASA)集团毕加索分公司(后加入圣・芭芭拉系统公司,现隶属于通用动力欧洲地面系统公司)联合研制的。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恩纳赛(ENASA)集团毕加索分公司此前研制的VEC轮式骑兵侦察车和BLR轮式装甲车都采用“驾驶舱前置一战斗舱/载员舱中置一动力舱后置”的传统方案,这个研制代号为“毕卡索”3500的方案初期的设计也是采用上述设计结构。1979年,西班牙陆军宣布“毕卡索”3500型轮式装甲车在对比试验中胜出,其正式生产型被命名为BMR-600轮式装甲车。极为诡异的是,BMR-600轮式装甲车摇身一变,采用了“动力舱和驾驶舱纵列并联前置”结构(莫瓦格首创)。1979年西班牙陆军采购400辆之后,1982年BMR-600轮式装甲车获得埃及人600辆的大订单;1983年获得沙特人140辆的订单。有道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三十年以后西班牙人给了莫瓦格公司一份两批合计39辆“皮兰哈”IIIC的订单,这些车辆全部在瑞士克罗伊茨林根生产。
  时间会在公平的路口等待,欧洲人对“皮兰哈”的白眼最终又变成红眼。1980年,智利决定引进6x6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技术,拉丁美洲人对莫瓦格的信任由来已久。相比较从南美赚得的散碎银两,绿色的票子似乎更具有吸引力,随后“皮兰哈”重返北美军火市场赢得赞誉满天下。1981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制定了“轻型装甲车辆”联合发展计划。在随后的招标过程中,由三家公司共享这笔高达3100万美元的研制合同。IO月,这三家公司向海军陆战队共提供了四个型号车辆(其中包含三种轮式装甲车和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这其中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在莫瓦格公司的支持下,提供的是8*8驱动“皮兰哈”轮式装甲车。交给联合评估项目部的3辆“皮兰哈”分别安装上“箭点”系统公司的双人25毫米炮塔、通用汽车德尔科系统公司的双人25毫米炮塔和比利时柯克里尔机械工业公司的MK3型90毫米炮塔等。在经过一年的试验和评估之后,美国军方宣布8x8型“皮兰哈”轮武装甲车获胜,1982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签署协议,约定在1987年之前交付969辆8x8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其中美国陆军采购680辆,美国海军陆战队采购289辆。合同标的总额为4.778亿美元。尽管后来由于美国陆军由于与海军陆战队在采购协议中的若干问题而退出了“轻型装甲车”计划,但是海军陆战队却加大了采购数量。最终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向美国海军陆战队交付758辆,向陆军交付36辆。在美国订单交付完毕之前,莫瓦格公司在欧洲终于有所斩获。1986年,瑞士陆军决定向莫瓦格公司采购310辆6*6型“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漂泊了十几年的“皮兰哈”终于衣锦还乡。
  
  结束语
  
  瑞士莫瓦格公司从建立到崭露头角历经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从最初从事“山寨”(按许可证制度生产)别人的车型和车辆改装,到涉足于地面武器装备领域历经了十个春秋;从参与德国第一代步兵战车项目的研制铩羽而归,痴心不改进入轮式装甲车领域到“皮兰哈”的诞生,又是十年风雨:从籍籍无名苦守孤独品尝绝望靠小订单过日子,到威震北美大陆获得世界最强军事国家的认可,又是十载花开花落。伴随着莫瓦格公司渡过怀疑、讥讽、嘲笑、绝望、孤独、苦闷的,唯有那不朽的壮志雄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草根民营军工企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了一个榜样:莫瓦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