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与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19-04-16 04:44:16 影响了: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前提;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四是必须充分认识领袖群体、知识精英、人民群众共同作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008-0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新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端于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到“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其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促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
  首先,它是关于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有机整合。这种有机整合体现在各个阶段f生的理论成果之间在形式和内容的关联性上。从形式上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备而整齐的要件;从内容上看,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发展学说,历史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既有历史性的需要因素,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个系统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结构序列层次分明。
  从序列结构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依次形成和展开,它们的先后顺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带有历史必然性,不能随意变改。决定这种结构的因素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渐进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提炼的结果;当理论形成后,也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形成过程的渐进性。2.面临的时代背景和要解决的时代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面临的背景和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具有先后性。3.社会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规约作用。社会发展和建设规律表明,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没能解决的社会前进中的另一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是如何为邓小平理论所开创的正确发展道路提供政治保证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如何使邓小平理论所确立的发展道路更加正确、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每一个阶段性的理论的出现都是以其前面的理论的出现并走向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这种序列结构的出现还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
  从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层次结构分明。邓小平理论处于最顶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奠基石,对整个体系具有统摄作用。邓小平理论所阐明的思想和路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具有指导作用,因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邓小平理论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而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形成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指导思想。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一)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胡锦涛同志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胡锦涛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它指导我们应该形成怎么样的世界观和提供给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在党成立初期,党的部分领导人并没能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而是投机取巧、断章取义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给我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我国革命出现两次重大挫折和危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挫折却没有丝毫动摇,他们始终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品质的要求,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最终赢得了党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考验莫过于苏东剧变了。苏东剧变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和苏联的土崩瓦解。这一结果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也改变了很大一部分曾经忠实地信仰过马克思主义的人。但是却未能改变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棚5有这回事!”正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的坚定信仰和毫不怀疑地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态度,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苏东剧变后的20年发展史表明,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