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7:11 影响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努力改革教育体制、教学机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即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影响着语文教学,我们决不能单纯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有专家提出,2I世纪要求的语文能力是:(I)学会生存;(2)学会生活;(3)学会学习;(4)学会运用。
  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键是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旧教育思想,确立“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新的教育思想。彻底改变“教师中心”观念,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从学生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一节课,如果我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监督,学生死背的方法,教师可能自我感觉不错,可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个中原因,稍一思索不难发现:固然教学是“双边活动”,但是,作为我们教师这一“边”,不管你怎样吃透教材,认真写好教案,讲得口舌生疮,倘“那一边”只是“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笔记”,又怎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呢?
  就课文教学而言,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我结合具体的课文,先后尝试着用过“学导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读、问、议,讲、练五字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在尝试”洋思教法“和”杜朗口教法“,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实践,我总结出了一点: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课前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学做好几件事:(I)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围绕”学习重点“,按照”自读提示“、”预习提示“把握课文要点、重点和中心思想:(4)你认为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是什么?学习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5)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作者的观点以及所抒发的感情,你如何评价?(6)你对文章哪些方面存在疑问?这样,学生就带着自学的”成果“进入了课堂。
  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这让我想起了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番话”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种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么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叶老的这番话告诉了我们语文老师要”讲什么“和”怎样讲“。在进行课堂讲授时,我尽量朝这方面努力:凡是学生能朗读的课文,决不由我”范读“。
  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教师决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顺水流舟,自己”退居二线“。相反,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教师不仅一如既往要吃透教材,煞费苦心的写好教案,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库存,生活经历,业余爱好乃至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实际,方能有的放矢让”主体“在”双边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职责,具体说来,应注意到以下两点:(1)注意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多少年来”教学教学,老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在小学阶段大都是沿用此法教学,而今一进初中就要以自学为主,学生往往还转不过弯来。因此教师应多方努力,帮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逐步做到”主动出击“。(2)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导向“。如前所述,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去自觉学习,不管是课内课外的阅读、写作、练习,教师作为领路人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好”导向“。这点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尤其重要。当今各种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石玉并存,有些”时髦“文章,甚至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好书,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书,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座谈会,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或比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并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学创设条件,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