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发布时间:2019-06-15 03:55:29 影响了: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开展 数学活动 培养 学习 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认识数学,喜欢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二、注重动手实验,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王明与周文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王明与周文解疑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作为小学生,他们有天生的质疑性,总要问很多的“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要鼓励质疑,提倡学生质疑,这样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备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比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交流评议时,有个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竟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又如“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作出如下两种解答:A、(5×4-8×2)÷2 B、5×4÷2-8 经过教师的努力点拨,有学生根据围成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即5×2-8。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8-5=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拉来3分米,另一条剩下的长度5-2就是长方形的长度。
  四、以图助解,以动激情,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年龄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如:学生熟知的蜻蜓、蝴蝶、小树、小花、苹果、梨、桃等),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恰当地显示,使学生直观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鲜明的图像、色彩明丽的实物,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10根一捆)、摆○(10个一堆)、摆△等,这些直观的学具对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也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10根小棒,在电脑配音“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同时,只见10小棒形象地捆成一捆,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12”时,同样的在一堆小棒中,取10根捆成一捆,还余2根,很清楚地知道这堆小棒一共有12根;练习“想想做做”时,利用电脑,既形象地说明题目要求(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又直观地指导学生应该怎么抓(利用一捆是10根)。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听、说、读、看、想、做、画、演等多种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使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恰当适时采用激励评价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