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做个“三不”,老师] 赞美老师的诗句
 

[做个“三不”,老师] 赞美老师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9-07-16 03:57:48 影响了: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已经过时的,束缚或阻碍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规定,但是,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冲破一些不合理的“框框”,敢于对一些“时尚花样”大声说“不”。
  一、不迷信各种新教育理念——该批评时就批评
  新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而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今教育界最盛行的理念之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大范围推广,“惩戒教育”淡出人们的视线,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名言一直备受一线老师的推崇。我们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乐此不疲”的状态下学习,表扬之后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为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很多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为了鼓励学生,教师违心地、过分地、夸张地对学生进行褒奖。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教师一味都以 “很好”“真棒”“你比老师聪明”“你真伟大”……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绘红旗、画笑脸、描红花……铺天盖地;
  贴五星、给小花、发奖品……不惜代价;
  握小手、摸脑袋、拍肩膀……甚是入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当我们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们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老师青睐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击打能力差,不愿意担风险,不愿付出努力,自我激励少,这些都是滥用表扬给“宠”的。过多过量的表扬,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易使学生陶醉于表扬之中。或盲目自满,或沾沾自喜,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甚至滋生一种投机取巧心理,把表扬当成课堂学习的目的,一旦没有了表扬,他们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和表扬都是教育的方式,两者不可失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的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一味表扬如同一味惩罚都是不可取的,孩子需要表扬,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孩子也需要批评,就像小树需要修剪枝叶。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离不开管束,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可能会让人目不暇接,教师不能被其“迷了眼”,不能因提倡赏识教育,而让惩戒教育“下岗”,而是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懂得维护自己的教育权。对各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奉若神明、顶礼膜拜,那样无异于削足适履。
  二、不一味使用课件教学——该用粉笔时就用粉笔
  如今,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许多教师上课的“家常便饭”,把课件当成课堂教学成功的法宝,传统的板书被弱化甚至遗忘。课堂成了舞台,电、光、声轮番搬上讲台。教师犹如一名机械程式化的程序操作员和解说员,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鼠标点击下进行,课堂陷于僵化。课件的进程成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敢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一脱离课件进程,教师就立马强扭学生的思路回到课件预定的程序上来,师生双方都显得十分被动,课堂教学缺少了应有的灵动和意蕴,教学向畸形发展。
  不可否认,生动、直观、形象的课件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中恰当使用,可以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益。但是课件内容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从屏幕上消失,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板书,更多强调的是课堂的生成,两者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如,课堂活动互动反馈中新生成的知识点,教师的灵感顿悟,学生之间的分歧等,这些内容是教师事先无法预设的,是多媒体无法及时生成的,这时,传统的黑板板书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将其呈现出来。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眼睛”。其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一本浓缩的学案,能勾画出本节课的结构体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神化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成了教师博彩的舞台。活生生的课堂被程式化,整堂课没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新问题,教师也怕出预料之外的新问题,只是在进行节目演出,出现了由“人灌”转为“电灌”的时代怪现象。
  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完全被其所束缚。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紧密结合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当用多媒体时则用,不需用则坚决不用,适度、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句广告词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我们的课堂也要做成具有一定高度、一定内涵的简约而又高效课堂,灵动而又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堂。
  三、不顺从固化的教学模式——该讲解时就讲解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讲授法的弊端,讲授法得到了许多否定与批判。指责它导致了学生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是“灌输”“填鸭”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课堂上,“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使用频率很高。教师话音刚落,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人生鼎沸,孩子们海阔天空的说,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是空前的。这种教师的做法也真是太高明了,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吗?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因为现有的教材不存在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学活动也不存在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时,相当一部分同学是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学,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就逃的不良心理。如果学生想学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想学的方式又不恰当,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无异于放任自流。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不排除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但是,接受学习也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变化。我们不可能将任何知识都要求学生在课堂的某一阶段短暂的时间内去“发现”和“探究”,特别是一些学习内容(或方法)的原始发现,其过程是很困难、很复杂、很漫长的。却过分要求学生去探求和发现,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假发现”和“假探究”,这种现象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
  讲授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它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讲授法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在教学重难点和归纳总结等方面都有着点石成金的效果。在同等的时间里,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多人传授知识,学生从讲授中能获得远远大于自己阅读所得到的知识量。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学术见解、深邃的思辨哲理、独特的风范气度……这种“讲”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如得春雨,乃到记忆一生。所以,教师的精心讲授能起到拨开乌云见日出的效果。如果彻底革除教师的“讲”,取而代之“都探究”“满堂问”“全讨论”,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学生没学到新东西,又进入一个新的误区。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不能单纯地把新教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看成两个对立的方面,应将两者有机整合与发展。
  作为平凡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实践与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个开拓型的教师。要敢于说“不”,不对新理念无条件采纳,不单纯仿效教学手段,不对教学模式无条件服从,要勇于消除附着在教育肌体上的非教育的东西。做个“三不”老师,甚至是“四不、五不”老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性创新的表现,也是教师生命活力的体现。
  (作者单位:福建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