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用心培养”】 如何培养恭敬心
 

【“用心培养”】 如何培养恭敬心

发布时间:2019-01-15 03:48:50 影响了:

   [摘要]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夯实基础、启蒙培养的作用。笔者认为,此阶段的教学过程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用心培养。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是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三方共同协力的结果。在数学教育培养上,老师作为培养的主力军,所采取的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启蒙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了孩子日后理科思维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从心理、思维、环境三个具体角度探讨“用心培养”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教育 数学教育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夯实基础、启蒙培养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其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身为这个光荣队伍中的一员,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岗位工作中,笔者积攒了一些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用心培养。与学生、家长更看重成绩相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知学校里的孩子需要什么,相比成绩单上的分数和解题过程中的那些技巧,孩子得到的“培养”方式更为重要。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三方共同协力的结果。尤其在数学教育培养上,老师作为培养的主力军,所采取的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启蒙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了孩子日后理科思维的习惯。所以,对这个年龄段上孩子的“培养”光用心、努力是不够的,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才是捷径。在近几年的授课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培养”内容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的必备要素。
   一、双向引导的心理培养
   所谓双向引导,就是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问题的孩子实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培养方法,面对那些学习兴趣浓、成绩好的孩子适度的鼓励是必须的,但同时也要灌输给他们一定的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年级孩子的自尊心已经初现端倪,他们在乎成绩,也基本知道努力学习。我们知道,小学教育的教学特点之一是以引导为主,知识点本身不会太难。所以,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容易让老师省心且关心,这些孩子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而那些成绩稍差的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被老师关注的程度上都略逊一筹,时间长了也会陷入一个越来越不想学,成绩越来越不好的恶性循环。这部分学生也是培养过程的难点和重点。分数的高低反映的是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理解数学里面的思维方式。桃李满园是每个老师的心愿,教师要把良好的期望具化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缺点不应轻易批评,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奋发进取的内驱力。这种德育渗透的方法,不仅在课堂上行之有效,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活动,如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学习,令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循序渐进的思维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更加综合,这就要求学生们把之前掌握的基础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听起来好像比较复杂,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个过程不是在“迈台阶”而是在“走坡路”。虽然学生因年级的差别有高低之分,但知识的掌握过程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往前迈出一步都会有实质的提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第一,提供感官材料,组织从感官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官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小学高年级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官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官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维,不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第二,指导学生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中去,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在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的记忆。
   三、快乐减压的环境培养
   因为面对第一次升学,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无形中会同时受到同学和家长的压力,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更需要相对宽松的培养环境。实践发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适当和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
   第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可操作、可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经过这种精心的安排,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产生迫切探求奥秘的愿望,激起对新知的好奇。第二,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良好的课中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给每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让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能得出结果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猜想、思考、讨论、测量、验证的过程,使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长校访、书信联络等多种形式,传输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让他们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家长在观点上与现代教育观念相呼应,提醒家长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注意子女的所思所行,并及时引导,常与教师沟通,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语言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是以老师为主导,家庭、学生共同努力、共同用心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多方教育的合力作用,一定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想,为培养其更深层次的逻辑思维打好基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