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_新时期高校发展战略研究探析
 

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_新时期高校发展战略研究探析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8:00 影响了:

  摘要: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度重视制定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问题凸现,探讨了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选择和发展战略路径。
  关键词:高校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广泛开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步由注重扩大规模向注重提升质量转变,由此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也使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特点与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发展战略,并规范实施,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重大、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发展战略研究的问题凸现
  1.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不力
  由于我国高校多数实行非完全自主办学模式,高校的投入、生源保障等完全由国家确定,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自主发展理念还未成熟培育。有的高校校长管理具体事务太多,没有太多的精力注重战略层面的思考和研究,在发展战略管理方面对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的认识不足,造成至今仍有很多高校尚未开展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有的高校战略管理实施能力不足,没有真正实现以规划促进管理、以战略引导发展的作用,制定的发展战略与实际工作没有太大关联;多数高校在发展战略制定的组织工作方面还未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2.缺少理论支撑,经验不足
  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统一的观点,更未进行深入研究,造成各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普遍存在困惑和尴尬。各高校在研究、制定和实践过程中,只能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解、认识,借鉴国外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编制方法和原则,开展本校的发展战略编制工作,造成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编制的发展战略规划无法得到确认和定稿,并最终影响学校上下的认可和坚定执行的信心。与此同时,由于战略研究和制定、战略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缺少经验的总结和正确的指导,不少高校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缺乏战略分析
  高校制定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高校只有从战略层面上认真分析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所处地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处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内部的资源情况等基础上,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考虑到不同地域和行业状况、不同高校的类型和资源都不一样,高校的发展战略也应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发展战略模仿的多、创新的少,近期考虑的多,长远考虑的少,事实上模式几乎趋同,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不深入。
  4.忽视特色和优势
  好的高校并非都是综合性的、研究性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不同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综观当今国内高校,多数高校都在向着同一种模式转变,办成综合性大学,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高校发展战略迷失在高、大、全的盲区中,特色发展战略总是被其它战略所取代,综合型总是为多数高校所推崇,给人的感觉是统一化、感性化,缺乏理性,缺少灵活性。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
  1.战略理念的制定
  战略理念侧重于围绕如何实现阶段性的战略目标而应遵循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高校确定战略重点措施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正确的战略理念能够反映未来高等教育规律并符合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能够指引高校应该怎样发展的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教育思想观念。
  高校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存在。因此,高校战略理念的确定,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同区域发展实际,确立使命与愿景,建立积极向上的、追求真理的、崇尚科学和学术自由的大学文化基础,强调追求真理与探求知识的责任,强调培养人才的责任,强调高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以此确定学校发展理念。高校发展战略理念的确立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及时洞察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把握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将外部环境变化与高校的发展使命、愿景,大学文化和精神进行很好地结合的基础上形成。
  2.战略定位的制定
  高等教育和众多著名高校的发展历史表明,高校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它关系到高校的方向选择,关系到高校在高等教育整体结构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高校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由于类别不同,不同的高校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确定高校的办学定位,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片面追求特色和个性,应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点、趋势与学校在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很好地统一。把握好长远与近期的衔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确定的发展目标。考虑现实与目标的结合,将现实与目标、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强调战略定位的延续性、协调性和创新性。切实理清高校办学层次定位是在培养研究生层次还是高水平本科生层次,理清办学类型定位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理清学科发展定位是属于综合性、多科性还是单科性,理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型、复合型、专业型还是职业型等。
  战略定位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应在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形成高校所属的办学类型、所处的办学水平的清晰图景。如果高校的战略定位不准确或发生失误,战略理念再优秀,战略规划再具体、科学,都将徒劳无益。
  3.战略目标的制定
  高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它既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更指导办学实践,指向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是高校制定发展战略时,从战略层面设计的发展目标,是联系战略理念和具体战略之间的关键纽带,是制定具体战略的主要依据。
  高校战略目标是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问题,即明确学校在世界、国家、地区或行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应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需求、高校的发展定位,以及高校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不足等情况而制定,应是一个全面的、相互协调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它既包括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也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等分项目标,他们以高校总体目标为核心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
  总体发展目标决定着其它目标的方向和水平,必须表明高校的办学类型、办学水平等方向性因素,以及区域范围、时间期限等限定条件,也可以加上办学层次、国际化程度等。
  办学规模目标包括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各层次学生规模、各分校学生规模、年度招生规模,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或接收留学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应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校办学条件、师资规模和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包括专任教师队伍、实验教学队伍、管理干部队伍三个方面。专任教师建设目标应包括师生比例等规模指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员结构、年龄结构等结构指标,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数量、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最重要的是学历结构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体教师的比例、院士数量、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等指标,他们是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关键因素。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目标主要考虑在数量和水平方面能否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在于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规模以及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包括干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应视学校现状分别确定。
  学科发展目标包括学科总体应达到的水平学科特色和具有相对优势学科群的构建,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教育部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数量及学科发展平台目标等。学科发展目标的设定应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趋势和特点,不应按需求和意愿设定。
  办学条件目标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计算机台数,以及各类教学实验基地数量、科研实验室规模、校内外实习基地等。这些指标的确定,一方面,可以参照国家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另一方面,也应根据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选择较高标准确定。
  三、高校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高校在完成内外部环境分析,明晰了自身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之后,必须强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建立一套战略选择的方法,对实现目标的措施、方式、方法进行设计,对高校建设和全局发展做出谋划,选择并实施有利于高校发展的战略,确保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1.明晰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高校有很多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必须选择一组容易管理的、最有吸引力的备选战略,并确定这些战略各自的优势、劣势、利弊。高校的层次、定位千差万别,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重点突出的原则,以保证重点突出,便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宣传、认识和理解和执行;必须建立科学的选择方法,充分考虑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未来预期的校园文化,只有在相互包容和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所选择战略才能被成功地实施。因此,充分明晰高校自身的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而且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特征,它体现在学校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大学文化等诸多方面,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
  走特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优势发展,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用高校某些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的一种追求。走特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不仅表现在学科专业的差异上,还表现在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以及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的不同上,形成于有别于其它学校的一种特有的内涵、标志和品牌。
  2.注重实效,强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高校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是重要,而战略的实施则更为重要。一般认为,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行政性管理工作,是在高校最高管理层的监督和指导下,由学校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实施具体操作的,高校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实施的组织。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高校的组织结构,一个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发展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
  战略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组织就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同心协力工作的人员的集合。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它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予以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对于高校来说,高校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是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设置,一般较为稳定。但高校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能可随着高校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因此,为达到和适应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高校必须对其组织结构及其职能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设置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完成基于实施高校发展的一套战略、一套机构和一套制度,保证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则渊,李海波.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科技与经济,2006,(3).
  [2]周松.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18).
  [3]田建国.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高校发展战略.中国教育报,2006-02-14.
  [4]李树丞,张佑祥.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发展战略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4,(8).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07年科研项目《高校发展战略与实践研究》(编号:0710140-F)的部分成果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