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短跑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短跑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9:51 影响了:

   [摘要] 短跑运动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现象,给受伤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短跑运动中易发生损伤部位的受伤机理及可能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短跑运动中可能造成的损伤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 短跑 损伤 预防
  
  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极易发生,直接影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及锻炼身体的效果。由于各项运动的运动方式不同,损伤的部位、机理、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都有所差别。投掷类运动时肩、肘、腰等处易产生损伤;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时腕、踝、膝、腰等处易产生损伤。运动损伤在短跑运动中也经常发生,且短跑运动损伤常常被人们忽视。前人对投掷、球类等运动损伤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报道,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起到了很好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但针对有关短跑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及预防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就短跑运动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人们预防短跑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降低短跑产生损伤的危险。
  1 短跑运动中运动损伤常见部位及其机理
  短跑运动中常见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踝关节、小腿跟腱、膝关节、大腿股后肌群还有腰骶部的肌肉韧带,上肢的运动损伤则较少出现。踝关节是各种运动都比较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由胫、腓骨与距骨构成屈戊关节,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副韧带附着,由于内踝高外踝低,韧带外侧强内侧弱,所以内翻过度时就容易形成踝部外侧副韧带拉伤。胫、腓骨上附着的肌肉长期受超负荷牵拉,容易形成疲劳性骨膜炎,跟踺受到长期超负荷的牵拉同样会出现腱鞘炎等慢性损伤。膝关节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的椭圆屈戊关节,半月板是垫在胫骨内侧踝关节面上的2个纤维软骨板,由于在短跑运动中膝关节的局部负荷较重,容易形成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外侧滑囊炎等。髌骨劳损是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主要是由于半蹲时,内侧副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此时髌韧带和髌骨周围腱止部所承受的力较大而引起的腱止部一系列的病变在膝关节半蹲位下做小腿外展、内旋或做内收外旋时两侧半月板跟随一前一后运动,此时做内翻或外翻都会使半月板损伤。
  大腿后肌肉群的肌肉在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就会引起股后肌群拉伤。在短跑中主要是由于在跑动中后蹬用力过猛,超过了股后肌群所能承担限度就会出现拉伤。同时过多的大强度短跑训练使小腿三头肌反复急剧收缩造成局部损伤或部分肌肉撕裂,引起跟腱周围血液流通受阻,引起跟腱腱周炎。严重的过猛用力可能直接导致跟腱断裂等损伤。同股后肌群一样,用力不当同样可能出现小腿后肌肉群拉伤。
  2 短跑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1主观方面
  2.1.1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够
  思想上麻痹大意:诸多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都认为短跑仅仅就是跑步,不会有什么运动损伤,而往往就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支配在意识上认识不够,在运动时就盲目进行,从而出现了运动损伤。
  缺乏运动损伤知识:众多参与短跑运动的人都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运动损伤的基础理论知识,对运动损伤知识比较缺乏。不知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机理,也就不会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防止。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轻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就会导致自我保护意识弱,在发生运动损伤时就不会给自己适当的保护,有些运动员在发生慢性运动损伤时不进行及时是处理而导致更严重的运动损伤。
  2.1.2准备活动不充分
  所有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都知道运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但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人做准备活动都习惯草草了事,没有充分调节好身体各项机能。准备活动不足时则会出现肌肉粘滞性较大,新陈代谢缓慢兴奋性不高,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就会出现机体内部受阻从而发生运动损伤。
  2.1.3安排不合理
  运动量过大:短跑训练中教练员制定计划时习惯用大运动量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量一旦超过运动员可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者就会出现过于疲劳,精力不足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疲劳没有得到恢复:很多人为了在短期内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采用大运动量的重复练习,即打重复疲劳战,这样的练习会使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特别是乳酸的堆积,从而打破了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使肌肉反应弛缓,速度减慢。同时也影响了肌肉的伸展性,使主动肌和对抗肌不能协调完成同一动作,从而使在运动中动作不协调、不规范,极易导致肌肉损伤。
  训练内容安排不当:有些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没有针对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差别加以区别对待,而采用同一训练计划,这样就会出现训练量过大或训练量不足的情况,对训练量相对过大的运动员来说,就难以用最佳状态完成训练任务,一出现疲劳,从而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2客观原因
  2.2.1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状况
  短跑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过差时,就会表现出力量不足,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差身体适应能力弱等现象,这是在短跑运动中形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短跑运动对运动者技术要求相对于跳跃、球类运动要弱一点,但错误的跑姿同样会造成机体伤害。在跑动中动作出现错误就会使肌肉的用力方向出现偏差,用力不正确而出现损伤。如,跑动中两脚内“八”字过于明显,用力方向不是向前,稍做变向运动就会出现踝关节扭伤;用力不适当会使用力时效性降低,更多的力不是向前,分力太多,使大小腿的肌肉负担过重,对附着于胫、腓骨处的肌肉接点处受到重复的大强度的牵拉,容易形成胫、腓骨上的疲劳性骨膜炎。
  2.2.2 心理、生理状态
  个体的心理、生理状态的好坏对运动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短跑运动项目来说也不例外。实践证明,个体心情不舒畅、情绪不高、急躁、赛前紧张、心慌等心理问题存在时都可能导致在训练、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心理上怕失败,产生消极心理,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训练、比赛中,这样在运动中极易会受到意外伤害。像在短跑中起跑和终点冲刺如果心理出现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就容易出现摔倒,起跑抢跑等现象,中途跑时还可能出现串道绊倒。这些都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所造成个体出现睡眠不良、休息不足、过度疲劳、伤病未愈等生理问题时也会易出现运动损伤。
  2.2.3 场地器材
  在短跑运动中,跑道是最主要的运动场地,常年的训练要求跑道不要太硬、太滑,更不能出现高低不平、石子、石头在跑道上的现象。在过硬的跑道上进行长期的训练容易出现骨膜炎、髌骨劳损等慢性运动损伤。而场地不平整、杂物的堆放、石子、石头过多现容易使运动者摔倒出现外部擦伤、甚至出现骨折这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器材需要定期检修,有人认为短跑不会用不到太多的器材,其实不然,在训练中往往用到很多的辅助器材,例如,杠铃、哑铃、沙袋等。忽略了这些辅助器材往往就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出现。
  2.2.4 恶劣的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的好坏对室外运动的短跑项目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运动者的正常训练,同时也容易产生运动损伤。气温过高,会使个体出汗过多,体内水盐代谢发生扰乱,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出现运动损伤。气温过低,使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肌肉、韧带就有可能出现拉伤的现象。此外,一些恶劣的天气,大风、扬沙、大雾都对运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均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 短跑运动损伤的预防
  3.1提高思想认识
  短跑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认为在短跑运动中不会出现太多的运动损伤,对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要加强教育,使所有参与短跑运动的人都重视起来,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短跑运动的学习内容之一。让短跑者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突发事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用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或减小运动损伤的损伤程度。
  3.2 充分作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短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准备活动使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的弹性,使肌肉粘滞性降低,肌肉的收缩放松速度加快;使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最佳负荷状态;使新陈代谢加快,破坏了运动前静止状态的各种的生理惰性,各关节也能得到充分的伸展。这样在训练比赛中可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
  3.3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减少短跑运动损伤的出现。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短跑运动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优先发展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强,控制身体能力就强,关节稳定性好,整体的适应能力就强。可以避免由于力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损伤。
  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柔韧、灵敏素质也要同步得到发展,肌肉的柔韧、灵敏性得到发展,伸展范围、活动幅度、灵活性都会得到增加,有利于减少短跑运动损伤的出现。适当的发展耐力,能调节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能够保持充沛的体力和充足的精神可以延缓疲劳的产生,对预防短跑运动损伤有积极作用。
  3.4 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
  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对个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短跑运动项目训练内容安排不当,极易出现疲劳,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因此,教练员要根据不同运动者的自身特点,把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结合起来,制定好适宜的训练计划。争取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避免出现短跑运动损伤。计划中还要注意不要出现对运动能力增之过急的现象,以免局部负担过重引起慢性运动损伤。
  3.5 注意训练后的恢复
  短跑运动者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后,如不采用有效的恢复手段,就会使疲劳积累,同时还可能引发各种慢性运动损伤。如何才能使训练后得到恢复呢?首先要作好积极的放松运动。如,慢跑,牵拉,做些轻快的徒手操等。使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精神的到放松,肌肉中的乳酸得到一定的清除。其次,可以进行按摩,按摩是最为有效的恢复手段之一,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营养物质及时补充到肌肉内,还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加快,更多的去除肌肉中的乳酸,得到缓解疲劳的效果。再次,要有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作为保障,短跑运动在训练后消耗体能是比较大的,所以要补充充足的糖、蛋白质、水、维生素等。还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通常情况下除晚间休息以外还应增加午休的时间。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温水浴,药物等帮助其快速恢复。
  3.6 改善训练环境
  良好的训练环境也能预防短跑运动损伤的出现。前面已经提过,短跑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主要是跑道,因此要经常整修跑道,防止出现意外损伤。个体要注意自己的服装、鞋是否适合于短跑运动,将这些可能导致损伤的原因清除掉。训练时还要避免在高温下做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以免中暑和出汗过多而导致电解质功能扰乱。温度过低时同样也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室外训练,以及大风雨雪天气都要注意要适量的训练,以免出现损伤。
  
  参考文献:
  [1]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 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明峰.浅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教学与研究,2006,(1):134-135.
  [4]刘代荣.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69-71.
  [5]唐吉甫,唐革晖,刘伟,李月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防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4):74-76.
  [6]陈新城.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体育教学,2004,(4):55.
  [7]李东河.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3,(6):1864.
  [8]樊玲.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昌吉学院学报,2005,(3):85-87.
  [9]李翠珍,胡玲.运动性损伤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J].中国临床康复,2005,(7):180.
  [10]欧阳金花.田径运动训练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12):88-89.
  [11]陈华.对普通高校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J].临床心身杂志,2004,(12):257-25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