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答案【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答案【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0:46 影响了:

  摘要:当前古代汉语教学依然处于徘徊不前的时期,需要认真思考。教学目标需要多元化调整,也要重视教材建设。在教学内容上,正确处理“三结合”还是“文选为主”的问题。教学细节把握要恰当,当前的古代汉语教学要有教学手段的更新。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材;三结合;教学手段
  
  许多古代汉语教师认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古代汉语教学徘徊不前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对古汉语教学进行认真的研究。当然,教学研究论文大多数都是“工夫在诗外”,并不是仅仅润色修饰出一篇绚丽多彩的教学研究论文就能解决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的教学研究进行得就很好。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朴实无华的论文《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本届59项国家级一等奖中唯一的一门人文学科的课程,这对处于徘徊不前时期的古代汉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振奋作用。下面分三部分,谈谈笔者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建设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基础课,主要起到帮助人们阅读古代文献的作用,是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认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确切地讲,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对象是先秦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语言。其实,这个教学目标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定下来的,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有些老师认为上述这个教学目标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显得过于单一,需要做一些多元化的调整。关于调整教学目标的问题,早就有一些设计了,比如有“古今汉语”的思路,即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结合起来教学,利源也利流;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听古代戏剧看古装电影来学习古代汉语:还有学者认为可以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古代文化常识,特别是那些比较有趣的文化常识,等等。
  为了改变教学目标的单一化,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相应调整,教材建设就需要做一定的配套。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包括三个部分,即文选、通论、常用词,其合理性被学术界所公认,以后编的教材基本上只是在此模式上作些微调而没有太多革命性的改进。然而,王力先生的教材是上世纪50年代编写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本教材范式半个世纪没有怎么变化,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也说明了一个学科没有大的变动。笔者在这里不是否认王力先生主编的教材的权威性,而是强调时代在变迁,我们的古代汉语学科“以不变应万变”能否奏效?
  高等师范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因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做教师,学好了古代汉语至少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非师范生的古代汉语的教学难度可能更大。大学古代汉语教材,既要为古代语言的深入研究服务,又可以跟踪中学语文教学。就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来说,文言文的篇目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文言文知识所占的比重加大了,这其实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的认识,文言文教学本来就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这种中学大学的衔接,有两个好处,一是指导了中学语文教学,二是中学生文言文基础好了有利于他们升入大学后对古代汉语的学习。
  
  二、“三结合”与“文选为主”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分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这是为“三结合”服务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汉语教学至今还秉承“三结合”的教学体系原则。所谓“三结合”就是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结合起来教学。然而,关于教学内容的“两结合~文选为主”等在前几年就已经引起学者们的思考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三结合”起因于王力先生分析了建国后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数量大幅减少,学生感性知识严重不足,理论知识的学习遂感晦涩,而学习之后亦难运用于古书阅读。也就是语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没有古代汉语语感,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更难。为了增强语感,需要阅读一些文选,而常用词可以帮助读懂文选。“两结合”就是把常用词并入了文选,从而出现了文选、通论“两结合”的教学体系,这也与教学的课时数有关。在当前古代汉语课时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三结合”是很难落到实处的。现在,大多数师范本科院校的古代汉语课时总数为108,部分院校设立专门的“语言学系”,课时稍多一些,总课时数一般也不会多于164,这样的课时数是很难做到真正的“三结合”的。
  关于“两结合”还是“文选为主”的问题,笔者曾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古代汉语教师王洪涌老师深入交换过意见,她认为“文选为主”就是起到增加古代汉语语感的作用,她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的学生基础很好,《左传》《史记》等著作中的大多数经典篇目他们在中学已经大量阅读过了,其他文选只要参考一下注解就能看懂了,所以我们教学以通论为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是以文选为主来进行教学。其实,这是对文选的作用的不同理解所致,笔者理解中的文选是把通论中的知识点串起来的媒介,与增加古代汉语语感没有太多关系。如果说到语感,那么现代汉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很有语感,然而据笔者了解,现代汉语教学并没有因为学生有语感而轻松容易,相反,在笔者个人的理解中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还难教,就是因为现代汉语里面没有文选。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教学抽象性强形象性差,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大。现代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在他们进入大学前已经基本掌握了听说读写等技能,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而大学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内部规律,因此在教学中会将线条拉得很细,在知识点上挖掘得较深。而学生往往会认为他们句子都懂词语都会,他们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这就说明以通论为主的语言教学,难度更大。而古代汉语文选对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表现一是文选有一些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像读小说一样去感受;其二是文选中还是有部分词语、语法不容易理解,阅读文选也是一种“获取意义”的过程;其三是在理解文选的基础上又能够学习到一些深层的语言规律(即通论中的主体部分),这种学习深层的语言规律是一种提升,获得一种认识论上的飞跃,这也是一种满足。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是尽可能多地把通论中的内容融入文选中来,尽可能地不去单独去讲解通论中的内容,因为单独讲解通论中的条条框框很枯燥乏味。至于那些无法融入“有限的文选”的通论中的内容,如果不是特别重要也就不去单独讲解了。现在主张“文选为主”的老师为数不少,因为古代汉语老师有太多的苦衷。当然有的老师会担心文选为主会和古代文学的课程相冲突或者相矛盾,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因为讲解语言规律和讲解艺术欣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三、教学细节及教学手段
  
  对教学细节的把握,重点知识可以不厌其烦地详细讲授,非重点知识不要过于详细以至于迂腐无聊的程度。古代汉语中的有些内容是今人无从解释的,就如同《诗经》《论语》等经典到现在都还有许多“不同解释”一样,对于这种类型的内容,在讲解时要适可而止。无聊的解释,比如说《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寤生”,对于“寤生”到今天已经有朱说(朱东润)、黄说(黄生)等等六七种解释。笔者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是,只要能够读懂基本意思,我们的讲解要适可而止,连产科医生都难以说清楚“寤生”当时的情形,我们古代汉语老师又何必去画蛇添足呢?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很重要。大多数古代汉语教学一直是比较古板、沉闷、缺少变化。古代汉语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还不够,比如多媒体教学。现在已有的古代汉语多媒体课件并不多见,这是我们今后教学改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好处,最起码的就是直观、有趣。古代汉语教学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是近期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