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船儿怎会“顺流而上”] 一条船顺流航行6小时
 

[船儿怎会“顺流而上”] 一条船顺流航行6小时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3:52 影响了:

  [案例描述]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在教学此文时,课堂气氛是活跃而轻松的。通过形式各异的课文朗读把握读音和节奏,到学生自主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再到讨论交流疑难字词,我觉得那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和谐的过程。可是,教室里突然传出了“船怎么‘顺流而上’了呢”的嘀咕。这一声打破了教室内原有的和谐。我一惊:要来的终于来了!
  在备课时,我就根据课文注解发现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在富春江的中游。可作者却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情况下,写下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岂不是船儿“顺流而上”了?带着疑问,我查看了《教师教学用书》,也找到了同样的质疑,但解释是“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我不满足于“笔误”这样的解释。所以,我又在网上展开了“大搜索”,企图找到更合理的说法。结果令人失望。也因为这样,我是惴惴不安地走进教室的。现在,一个学生这么一嘀咕,教室里的其他学生怎么可能放过我?
  生1:(带着诧异的神情)船怎么会顺流而上?
  生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在中游,自富阳至桐庐“从流飘荡”不是顺流而上是什么?
  几乎所有学生都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的脸一下子就热了起来,但我还是坦率地告诉学生:“老师也有着和大家一样的疑惑,并且还查询了好多资料,可惜没有合理的答案。好多资料都认为那是笔误。”我还没说完,下边就又议论开了:“什么笔误?怎么能说是笔误?既然有笔误为什么不改过来?”我示意他们静下来。说:“学贵质疑。大家能从文章中发现疑问.敢于挑战古人,挑战教科书,非常好。但如果大家能带着疑问,去加以解决就更好了。”下边似乎是群情激动。没等我安排,就讨论起来。教室里简直是炸开了锅,我也被迫中止了原来的教学程序。说实在的,虽然我经常在学生面前说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类的话,但我根本就不指望这讨论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是不好意思打击他们探究的积极性罢了。所以,我打算“点到为止”。把问题留到课后。试想一下,我查询了那么多资料都毫无结果,怎么可能由这帮小家伙解决呢?可接下来的一切,却不能不让我“叹为观止”。
  没多久,数学科代表就因我对他们的轻视还以颜色了:“老师,自桐庐至富阳一百许里应该说没有什么差错!”我惊讶地看着他。他继续:“根据生活常识,根据数学知识,我们应该知道:从甲地到乙地和从乙地到甲地的距离是不变的,路上的风景也是不变的。”他顿了顿,“也就是说,作者写的从富阳到桐庐与桐庐到富阳的距离都是一百许里,景色也是一样的,只是方向有所不同罢了。”有一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他接着又说:“所以,我们不必追究到底是该从富阳至桐庐还是该从桐庐至富阳,作者这样写也未尝不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根据作者的‘自富阳至桐庐’就说船‘顺流而上’呢?当然。如果跟前面‘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照应起来看,换成自桐庐至富阳更加合适。”他可以说是就这个问题作了个总结性的发言。
  我很高兴,不仅因为这比“笔误”要高明得多的解释。更因为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探究思考的精神。虽说这解释还不是非常完美,但我相信学生应该从中获得了比答案更多的东西。
  
  [案例反思]
  
  一、轻视学生的智慧是最愚蠢的做法
  学生的确了不起:他们能懂得很多老师并不知晓的东西;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很多老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人格上甚至学术上、思想上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用它们来解决一些语文问题;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育学家鲁巴布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学生敢于质疑且善于质疑时,才是他们积极思维且学会学习之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质疑,教师首先得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要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耐心地引导。只有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使学生养成不满足于现存答案,不相信惟一解释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动态地把握课堂,发现、利用以学生质疑为特征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并根据学生的疑问及时大胆地调整教学过程,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氛围,诱发探究动机,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增强学生思维质疑的内部动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以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标志的探究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
  最后,教师自己要有质疑精神,自己要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并以自己的渊博学识、精深见解来启发诱导学生。
  学生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奉化实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