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3:35 影响了: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今昔及变化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联系现实,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直抒胸臆、引用数据等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30年,却也可以让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美丽仙湖变成一个令人恐怖的死亡之地!今天,我带来了自己学生时代购的一本《中国地图册》(1966年第1版),其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本区湖泊……以罗布泊最著名,湖水浅,湖面变化极大。”那时,它还名副其实――是湖泊。然而,这样的一个仙湖,却消逝了!相信每一个用心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罗布泊。
  
  二、整体感知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用不同符号圈点勾画)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令人向往之!
  那是怎样令人心动、令人心醉的一种美啊!如此美景,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想!)我也想,并且是好想好想,想时光倒流,去亲眼目睹一下罗布泊的迷人风姿,再退一步说,即便不能,我也希望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来一番视觉享受――然而,这一切都已不可能!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出示“今日罗布泊”图片。今日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一种惨状啊!请同学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现在的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令人恐怖。死湖、干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胡杨林成片死亡。
  ――怎一个“痛”字了得!
  变化的原因:
  改道、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一切都是人为!
  
  三、语言品味
  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失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逝痛惜不已。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引用的大量数据触目惊心,直抒胸臆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对比手法
  罗布泊:昔――今。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拟人手法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比较: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
  效果有什么不同?揣摩作者是怎样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青的。
  假设你就是其中的一棵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会向人类说些什么?
  例:人类啊!我是号称“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烂”的胡杨啊!然而顽强如我,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也终究难逃一劫!是谁,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逼上绝路,推向痛苦的深渊?是你们――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的人类!我抗争!我控诉!同时我也要警告你们:人类啊,你们这是在自掘坟墓,醒醒吧!而如今,谁能救我?谁能救我的兄弟姐妹?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令人痛心!
  3.排比手法
  (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4.直抒胸臆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5.引用数据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四、拓展延伸
  
  出示资料:
  1.甘肃月牙泉“喊渴”(2005年9月13日)
  甘肃敦煌月牙泉在上世纪70年代占地22亩,水最深处达9米。由于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下降,月牙泉如今水面仅有8亩,水深不足3米。据介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将不复存在。(新华社)
  2.由于水位急剧下降,2006年4月8日,原先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也已枯死,枯枝横亘在沙海中,静静地诉说着月牙泉往日的神话。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新京报)
  请写下你读后的感受。
  例:看了这两则材料,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刺痛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吴刚振聋发聩的呼吁之声“救救月牙泉!”言犹在耳,让我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了吧!然而,事实再一次无情地击碎了我的梦:“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将不复存在。”又是一个30年!30年,让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荒漠;30年,美丽的月牙泉真的也会从我们的眼中消失吗?我无语……
  
  五、课堂结语
  
  出示:田震的《月牙泉》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
  从此以后魂绕梦牵。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看那,看那,月牙泉。
  想那,念那,月牙泉。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
  天边映出月牙泉。
  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
  仿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
  月牙泉是否依然。
  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
  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作者单位:嘉兴秀洲区教研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