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试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
 

【试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9:16 影响了: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它做过详细的界定。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从这一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具有选择性、能动性、独立性、自控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说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过程。
  可以说,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语文学科更是如此。
  首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
  其次,“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实施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突出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这个统一,就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把学生当人,立足于人的发展和解放。而语文跟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探索,语文就只能停留在技能层面的学习,很难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再次,“高中语文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实施需要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在设计上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很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的优秀读物,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学习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些都表明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作为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然离不开自主学习。
  同时,高中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具备的学习能力和也决定了语文自主学习具有可行性。高中语文新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实行选修和必修模块,实际上已经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对学生的多种评价模式其实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些都给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创造了平台。同时,高中学生无论是在心智还是情商方面都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根据我们自身的学习经验,我们大体可以把我们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五个层次:①无师自通者。也就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自己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可能不到1%。②无师大半通。这类学生,没有老师,大部分知识也可以自己解决。③有师大半通。④有师部分通。⑤基本不通。我们的学生属于哪一类呢?我在我所带的实验班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做判断,结果,全班有90%的学生把自己圈定在第二类或第三类。这个数据表明,在高中语文学习方面,我们的学生可以而且能够大胆地自主学习。
  二.学生在高中语文中的自主学习如何体现
  很多因素和条件决定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自主学习可以而且完全可能成为现实。那么,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应该如何体现呢?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曾于2005年――2008年创设过一个实验班,亲自担任语文任课老师,坚持完成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工作,实践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三年的实践、三年的反思,再加上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我对自主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应该体现在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和反思以及自主运用方面。
  首先,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选择学习什么内容,选择如何学的权利。其实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材安排已经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创造了条件。新课程教材分选修和必修,选修模块有十几本书,但只要求学生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必修每学期有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以不同的主题呈现,但也并不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可以选择精学和粗学的内容;同样,每一个主题单元的文章有不同的特色,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我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就尽量做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每拿到一本教材,我会给时间让学生先把书本浏览一遍,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哪些单元作为教学重点,哪些篇目作为精读篇目,哪些篇目是泛读篇目。在具体到文章的学习时,集体讨论学习的要点。比如上传记单元,大家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略传主的人格品质,于是,我们师生就花了一节课去讨论几位传主的人格魅力,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这个传记单元我们就算完成了。在上《荷塘月色》时,大家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就把诵读、体味语言作为课堂的重点。讲古典诗歌时,我甚至把72首诗歌分给全班同学自己选,让他们根据我介绍的诗歌鉴赏方法自己讲解,讲完之后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然后再反馈下来。背哪首诗歌也由学生自己选,黑板上贴着名单,学会一首,自己画一横线或画一竖线。学生背着背着还会玩出花样,有的学生别出心裁,不写“正”字,写自己名字上去,正好是五画,五画就是五篇……不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实验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有一项自主选择的权利:选择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多少作业,选择交作业或者不交作业。很多老师担心学生偷懒,不交作业。事实上,在三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对不交作业这项权利反而使用得更谨慎了。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
  其次,学生在能够而且善于自主选择的同时要会自主管理。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不是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任,这样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从实验班建班开始,就强调效率和自律的理念。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都记得入耳入心的十个习惯:①用普通话大胆发言,大声讲话,积极主动地表达意见的习惯;②查阅工具书的习惯;③主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及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写读后感的习惯;④写周记或日记的习惯;⑤有感情地朗诵,有感情地品味文章的习惯;⑥认真书写的习惯;⑦大胆想象、积极模仿与创造的习惯;⑧敢于质疑、批评的习惯;⑨敢于说真话的习惯;⑩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切磋的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还有自定计划、自我总结的习惯。实验班有一句格言:习惯决定效率,效率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生命质量。这其实都是在培养强化学生在语文学生中自主管理的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养成了,自主学习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此外,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三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中,我们很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了“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我们的语文课堂坚持“二八”原则:一是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时间总量的20%,80%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语文教学中知识性问题,老师只解决其中的20%,其他的80%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这样,学生就没办法偷懒,没办法依赖老师,课外查阅资料,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就增强了。学生家长也多次给我们反馈这个积极的变化。在主动探究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讲诸子百家时,有很多同学做了相关的专题研究,有的同学还写了近万字的《儒家思想之我见》,从源头、发展、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参考等角度去认识儒家文化,其涉及的一些内容资料有些是老师都没有做过深入研读的;还有的学生,在课本学习的同时,已经在认真研读《史记》等大部头著作,还不时尝试用文言文写作文……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更多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自主学习体现的积极效果。
  同时,自主总结和反思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建构主义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评价。学生自我观照、评价过去的学习表现就是自主反思。
  总结、质疑、反思,这也是学生展现自我,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每日总结、每周自评、期中总结、期末总结,这是实验班常常采用的反思形式。学生常把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写在日记或者周记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方向,并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语文的自主学习还体现在自主运用方面。我们常把语文叫做“大语文”,这是因为语文是很灵活的科目,它和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因此,语文的学习也不能是机械的学习,而应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自主运用非常重要。比如在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后,学生能够学做“小老师”,自己讲解诗歌;上完戏剧单元后,学生自己创作小剧本,自己排演课本剧参加学校艺术节展演;学完“常用文体写作”这个模块,学生会写书信、便条、假条、请柬、调查报告等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还自己设计调查报告,利用假期去调查市民日常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深圳水资源状况、高中生网络使用情况等,并自己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在作文训练方面,我们多次尝试自主作文,从确定写作主题、勾勒写作提纲、收集筛选写作素材、初次成文、交换批改到再次成文、相互交流,再到最后定稿、总结反思,都是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好作文的“成长”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而言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过程。张天宝先生在《基础教育新概念》一文中说:“自主学习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这种权利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过程,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三.学生在高中语文中的自主学习的意义
  在三年的语文教学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和“学”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师生在这一过程中都收益不少。
  首先,自主学习解放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三年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初入校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三年间,在语文课堂坚持的“二八原则”中,老师讲授的时间很少,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单从阅读量和写作量上就可以得到检验:三年间,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及写读后感的习惯,内容从读本到课外书籍,平均下来,学生每周的写作量在千字以上;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约有几十万字,到后来,大部分同学写文章,一下笔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是担心写不出,而是担心想写的太多而收不住。相信这种多看、多思、多写的习惯对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在阶段学习中,自主学习也让学生受益不少。2008年实验班毕业时,语文班级平均分104分,比年级平均分高出十来分,比市平均分高出更多,也许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语文课堂教师坚持讲授时间不超过20%的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这在传统观念中是很难想象的,但它的确是自主学习的功劳。
  其次,自主学习也解放了老师,让老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规律,从而懂教、善教,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关注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了技能的学习。这样老师也很辛苦,不是带学生巩固字词,就是给文章分段、概括大意,几乎面面俱到。这样的结果是累了老师,束缚了学生。杜勃留波夫曾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自主学习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东西,老师不再花时间去细化,这样老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学习、筛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在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实验班最受欢迎的课是“大道理”专题讲座。我把语文知识和政治、历史、地理、经济等内容融合起来,再加入我的理解讲给学生听,学生都很爱听,他们觉得这是书本中学不到的,听得特起劲,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对此念念不忘。同样,实验班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个性,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的学习。它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遵循教学规律的有效实践。笔者无意自夸,仅通过亲身实践和总结来证明,它是高中语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具备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回归它的本性。
  
  李建国,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本文编校:老 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