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2018年将爆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面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将爆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面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8:14 影响了:

  一向被视为求职大军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在金融危机蔓延后,面临着更加严峻就业形势。高校应充分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认清自己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劣势与优势,变逆境为顺境,化危机为机遇。
  一、贫困大学生较之于其他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劣势
  如今的就业政策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由于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就业市场逐步形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普遍实行了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度缩减,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便会对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择优录用,使得就业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贫困大学生较之于其他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以下劣势:
  1.求职费用过高,竞争上岗有心无力
  大学生们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要花心思制作精美简历,还要花重金包装自己,话说是:“穿得体面一点也是形势所逼”。此外,还要参加各类形形色色的宣讲会、招聘会、笔试等,而这往往并不是参加一次两次双选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要筹措求职路费、住宿费、门票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一些就业机会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心理上的压力,就业取向功利
  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以及家庭经济的贫困,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强化了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所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促使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获得成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就业地域和待遇看得过重,不愿到西部、基层和中小企业中就业。就业取向功利、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就业观念狭隘将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出现心理焦虑和承受力差的情况。这种心理若长期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择业心态,则会使贫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大胆竞争,缺乏进取意识,最终将会限制他们的择业渠道,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3.自身综合能力欠缺,就业门槛相对较高
  就业竞争是学生综合实力的较量,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品德素质、动手能力、身心素质等。用人单位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单位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东方时空》制作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特别节目引用的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在考察、选拔大学毕业生的因素中,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占50%,这说明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则会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目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大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一向被视为求职大军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忽视对计算机水平、英语的应用水平、文体技能、驾驶技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欠佳而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据“提高贫困生能力”的问卷,对“就业找工作最担心的是什么”的调查,贫困大学生对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多的疑虑,29%的人认为自己能力不够,20.1%的人认为自己的信息不够灵通,14%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6%的人认为文凭不高,证书不够多,还有10.9%的人认为人缘不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素质欠缺,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信心不足,加剧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造成了择业的困难。
  4.自身社会关系单一,就业渠道相对狭隘
  在如今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所欠缺的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无疑产生了负面影响。据调查,在300名大学毕业生中,30%以上都认为,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社会关系非常重要,有些同学依靠父母或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向用人单位打声招呼就签约了,根本不需要面试,而那些在同一家单位面试相对来说较为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却没有机会。可见,在目前我国就业制度及用人制度不太健全的情况下,社会资源已成为大学生们获得职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条件。然而,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都来自于农民家庭和城镇普通市民家庭,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在目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作为贫困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全凭个人去单打独斗,想找到一个好工作非常不容易。
  二、贫困大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在就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1.日益规范的就业体制,使贫困大学生就业优惠多
  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逐步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尽可能多地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服务。目前社会和高校都在积极广泛地开展“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专门经费支持,被确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贫困大学生,学校优先推荐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就业实习和实践,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此外,高校还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搭建就业信息化平台,优先为他们发布个人信息,提供求职、指导、招聘等。这些措施都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机会,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2.学习态度积极,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生希望能早日工作为家庭分忧,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非常积极。这其中获得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贫困大学生。此外,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的影响,会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力正是目前用人单位招人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3.就业态度积极,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历了家庭经济的贫困和成长的艰辛,使他们更加具有勇于竞争的心理。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形势,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求知的动力,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各类培训。在求职过程中,他们会积极主动争取,不怕遭受挫折,乐观自信。因此,在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后,贫困大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岗位,并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寻求新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汲取营养。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也更愿意寻求那些工作态度积极,岗位适应能力强,工作较为稳定的贫困大学生。
  三、依据大学生的劣势与优势,适时调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其他就业难的大学生提供新的对策
  1.不断加大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扶持与投入,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有效途径
  针对贫困大学生社会资源稀缺,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高校可以参照新生入学时“贫困生绿色通道”的做法,为贫困大学生开辟“贫困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为广大贫困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积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计划”,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服务,同时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密切联系,构筑便捷、开放的信息平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务实创新”,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
  2.逐步减轻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鼓励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注重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心理辅导和引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淡化“精英情节”或“自卑情节”,帮助他们走出自负或自卑的阴影。鼓励贫困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树立信心,创业实践,为就业寻找一条新的途径。高校要鼓励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业创业,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 活动,帮助大学生早就业,就好业。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条件欠佳、自身综合素质欠缺的情况下应认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取向。高校应以市场为指导,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学科设置,与时俱进,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应逐步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立意识、创业意识等,通过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团队活动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加自己在就业中的资本,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而准备。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建设最根本的任务,高校应根据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调整育人方法,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应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进一步把就业成才的主动权交到他们自己手中,培养出面向社会发展需要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T-115193)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