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中职学生特点成因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中职学生特点成因

发布时间:2019-01-27 04:20:17 影响了:

  语文教学无论是从其工具性或是人文性来讲,都应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一直以来,它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
  一.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45分钟的课堂中,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育方法主要是讲授法,知识被过细地分割开来,事无巨细,一概讲之,将教学内容倾泻给学生,就此完成教学任务。造成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压抑了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而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双向交流,教师情愿不提问,怕“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也最好不回答,懒得动脑思考。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干脆包办代替,即使偶尔的提问一下,最终也会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流于形式。于是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滔滔不绝地讲解,一言堂充塞了整个课堂。学生们或忙于听讲、记笔记;或呆呆地坐着,神游四方;或搞起了“副业”,看闲书,听mp3,手机上网、趴在桌子上睡觉等等。整个语文课堂,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显得死气沉沉,上课对师生双方而言都成为一种煎熬。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现状是教师不爱教,学生不想学。
  二.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现状的成因剖析
  造成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教师的,更有来自中职教育本身的。
  (一)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教育学家史密斯在《学习法则能否在课堂运用》中指出:学生不注意,无动力,或认知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能导致学。这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已有知识的基础对教和学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据此,笔者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本身分析了成因: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基础差,知识储备不足;语文知识积累少,文化素养较低。
  1.学生的学习缺少内驱力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没能考上高中,选择中职实属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中考“失利”的阴影在他们心头始终挥之不去。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疏导,自卑感就油然而生,他们觉得前途渺茫,对未来缺乏信心,失去自信,学习上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能动性不强、提不起学习兴趣。另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就无心学习,但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来学校过渡几年,长大点再就业,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差,更缺乏学习主动性,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没兴趣,对语文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课上偶尔听听“热闹”,大多情况下是消极应付,甚至连书都懒得翻,有时还故意制造些笑料来扰乱课堂秩序,严重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和学生学习的进程。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如不及时制止,还会扩散和传染给其他学生。除此之外,由于受初中学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过分依赖教师和教参,不愿意自己动脑,总是被动听讲,机械记录,懒得思考,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正常进行师生互动,根本无法进行生生互动。
  2.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使中职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困难重重。由于近几年普通高中招生很强势,再加上社会对职教学校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成绩好点的学生都进入了普高学习。中职学生的入学成绩,大都是比较低的,他们中很多人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基础很薄弱、文化素养比较低,理解能力差,甚至错字连篇,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他们有时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无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自主的解读文章,这些都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语文教学资源过于单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此其专业设置多,涵盖面广,涉及到社会各个行业。如何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职场的要求来提供“够用为度”的相关教学内容,是摆在中职学校管理者和教学实践者面前的难题。而实事上,中职语文教育多年来都是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语文》教材和配套的《语文学习指导用书》。划一的教材,一样的教参,同样的评价,造成教学资源的单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很有限而且脱离专业实际,这显然不符合“文化基础课够用为度”这个基本要求。而课后的时间,想认真学的学生则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不想学的学生则忙于玩电脑游戏、聊天、谈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根本没有兴趣去阅读其他文本,来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这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三)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引领作用不力
  近些年来,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第二次课程改革,但是较之普通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它还是显得相当的呆滞。就语文课程来说,它沿袭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程式,特别是语文阅读教育仍是处于对阅读客体的分析层面(主要是作品),教师片面的着眼于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这种僵化的、“唯理性”的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仅仅看成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感知、体验和领悟。教师上课的模式就是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到课文分析,最后归结出主题和艺术特色,无论什么文章都是按部就班地遵循这种套路。在这样陈旧的、程式化的教学套路下,许多名篇佳作,在学生心目中变的支离破碎、味同嚼蜡。这样的语文课堂,缺少教师的引导,启发,看不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阅读实践,所谓的知识在被教师条分缕析下硬塞进学生的头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单纯地服从老师,机械地模仿他人,没有时间去自主阅读、感受和领悟,更谈不上质疑和创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日渐沉沦,使得语文课程那深厚的人文底蕴很难显现。
  (四)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受西方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影响,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纸笔测验为基本的评价手段。评价的标准不是探究课程目标的价值,而是判断目标中学生规定的行为是否已实现。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我国的语文教学评价也被引入了单一的、封闭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具体反映在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来统一学生的认识、理解,鼓励他们对已有的知识、结论盲目地认同,而不是主动地、独立地、求异地、创造性地理解学习内容。学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从“育人”变成了“育分”,分数被看得尤为重要,考试成为教学的指挥棒。虽说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但每学期都有市级的或学校的统考,考完后都要进行排名及优秀率、及格率的比较。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遵循“考什么,教什么”原则。由于考试一般都以教材的基本知识为主,尤以《语文学习指导用书》上的练习为主,因此,教师往往从每课的“阅读提示”或《语文学习指导用书》上去搬用已有的定论,塞给学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自主解读,生怕考试考到学生答错。练习巩固也局限于《语文学习指导用书》,一般不增加其余练习。因为老师们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学生就能考好。教师死守着一套教材和练习册,机械地扮演传声筒的角色,也就丧失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组织和合作功能,这就是语文课堂没有活力,语文教学陷入僵化境地的原因之一。
  因此,想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我们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原因,就是为了对症下药,通过反思,提出对策。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就此另题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可从以下几面着手:一是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要实现分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努力开发包括校本教材在内的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文本,不断积累“够用的”语文素养。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语文课程三维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真正让学生摆脱分数的束缚,使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也是教师教育和成长的过程,要在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吴国琴,苏州大学文学院语文学科教育硕士;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