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必要条件是【突显能力教学,保护创新精神】
 

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必要条件是【突显能力教学,保护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5:55 影响了: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的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学中严重存在囫囵吞枣的现象,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曾听过一堂讲授《桃花源记》的语文课,老师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几段古文,然后要求学生朗诵和背熟。教师的教学只局限于课文的字、词、句以及背诵,至于作者陶渊明的胸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与向往人间出现和谐美好的理想家园,以及作者所面临的秦晋战争、人民流离失所和黑暗统治等时代背景,特别是作者通过桃花源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意境等,这些能激发学生思维、情感与兴趣的精彩内容全都被忽视了。
  诚然,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能力的发挥,但是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比让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在无限突破,一个人在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必要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突显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思想,就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又是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来实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非常必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教师新颖的课堂导入、激趣的情景表演、幽默风趣的语言、独特的教学设计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命的意义》一文中,教师背诵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励志语来导入新课,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质疑来自问题的思考。《礼记・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在语文教学中处理好“善问”和“善待问”的关系非常重要。比如学习《李时珍》一课,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如问“中草药不好吃,能不能把中草药都制成药丸呀?这样比吃苦草药强多了”,显然,这样的问题不是本课要求解决的问题,但老师不能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不要批评他,而要鼓励他,最好说“你真聪明,善动脑筋,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医药学家”。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质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是探索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学生常常异想天开,敢于思考,充满想象,正处于创造欲旺盛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他们的创新火花,哪怕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幼稚。下面列举的是小学生造句本上出现的一些句子:
  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活泼地流淌。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淘气――风很淘气,把水逗笑了。
  这些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和灵气,但我们有的老师认为“开花不可能有‘声音’”“活泼只能形容人”“鱼不能说话”“牵牛花比作小弟弟不恰当”“水怎么会笑,神经病”,把这些都给“封杀”了。这不只是对这几个句子的“封杀”,更是对孩子极其宝贵的创新精神的“封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用鼓励和肯定的眼光善待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