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8:22 影响了:

  高校校园文化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新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互渗到校园,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的校园应用纷纷展开,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研究新兴网络媒体,发挥其作用,努力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兴媒体进入校园并得到蓬勃发展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具体来说,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或移动电视、网络等,甚至sns社区、博客也都可以算作新媒体表现的形式。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络建设基础设施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层面的整个校园:一是校园BBS、学校网站、论坛等由学校建设的网络平台,是高校学生在校内交流、沟通信息的主要网络场所;二是针对青年及学生发展的一系列网络商业应用,如个人博客、QQ(即时通信工具)群,社交型网络(即SocialNetworkingServices)、游戏社区等,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据调查,目前超过80%的高校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型网络的账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第三,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也成为高校青年学子网络沟通、交流、娱乐的平台,手机QQ、飞信、手机报、手机社区、手机游戏等成为高校学生手机中的必备应用。新兴媒体走进校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校园文化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新兴媒体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纷繁复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是学校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
  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传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极大改变了传统模式,传播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传统传播工具。网络新媒体信息枝术丰富大学校园沟通方式,丰富了校园的物质文化,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荞混杂,网络传播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因此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在带给大学校园文化良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而造成青年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削弱和白由主义意识的泛滥;西方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很容易使青年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价值观发生扭曲,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网络上超越时空的交往会使人产生非社会化倾向,导致人们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等社会问题。现象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亟待提高,发挥新媒体引导作用,建设信息环境下高校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刻不容缓。
  三、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路径与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优势,主动出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一是要树立教育引导的观念,扩大新媒体覆盖
  树立教育引导的观念,把文化传播的重心放在教育引导上,教会学生判别事物的方法,引导青年人用科学的观点判明是非,确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把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占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的主要阵地。
  要正视学生信息接受多渠道、特别是新媒体多的现状,利用各种渠道规范网络行为。新兴媒体形式多样,其中以短信、彩信、wap网站为主要形式的手机报等手机新兴媒体颇青年学生的青睐,每天发送一至二条短信或彩信对学生日常思想道德养成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社交型网络实名化减少了不负责的网络发言和虚假消息的传播,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了条件。还要寻找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并科学传播这些信息资源,使其成为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载体。
  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方式,主动引导
  实际上,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活动是具有一定道德自觉的,北京公交最美售票员、大雪期间的环卫工人等等劳动者形象,都是通过青年学生的参与在网络上得到传播,并被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和肯定。近日,新华社关于《在校大学生踊跃来信建言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报道,更是体现了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积极健康的一面。
  把大学生已有的自觉的网络道德观、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角色转换,丰富知识结构,改变工作方式,变堵为疏,主动引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三是活动多样化,扩大参与性,创新促提高
  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征,精心策划各种交互式栏目,从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通过手机报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
  发动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公众网络的资源,将其它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链接到校园网络上,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精神塑造的功效。形成文化制高点,创建具有科学内涵和先进方向的新时代校校园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