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初中语文作文万能开头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初中语文作文万能开头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3:30 影响了:

  初中语文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语文能力为重,强调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应凸显其主体地位。二是导学性原则。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三是探究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四是创新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具有创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一、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大搞题海战术,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的练习作业,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是必需的,但是,它不同于同步练习。在学案设计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探究,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2.学案“教材化”
  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把学案变成“教材”,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完全是讲解学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拿起学案,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一个凭借,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学案“问题化”
  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4.学案“整齐化”
  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地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关注生情,关注学情。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5.学案“程式化”
  一些教师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案成了一种固有程式,一种束缚框架。其实学案也是一种预设,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学案应该有生成性变化。语文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因此,学案教学中强调精心的预设,更期待精彩的生成。
  6.教师“虚设化”
  以前教师大多不敢放手,担心过多,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但现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全身“隐退”,地位“虚设”,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成了无主题变奏,如脚踏西瓜皮,滑到哪教到哪。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只是用“对”、“很好”、“有创意”等赞语,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殊不知,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这样,在学案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导是关键,所以要在“如何导”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定好自己的位置。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引导和思维启示中,还要担当起整个学习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学生学习障碍的排除者角色,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 解决语文学案教学问题的策略
  1.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如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教给预习的方法,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分层递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作业的设计,对于同一篇课文内容,可针对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分层次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细读文本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凭借,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依托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解读文本,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让读者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文本细读,走进文本,学有所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4.注重生成
  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一是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学案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年级情况进行精心预设:创新学案的形式,不要模式化,力求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法指导,跳一跳摘桃子,预设生成的空间。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是让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时间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在同伴的合作、点评、质疑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的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组织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更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巧设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与习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学案要以全体学生为核心,以“主体”的“自动”为前提,以演讲、辩论、笔练等为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要创设生动、充实、热烈的课堂气氛;二要注重师生平等和谐对话;三要语文活动有新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人人有愿望,人人有兴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既充满智力挑战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又从羡慕他人,到追赶他人,形成“别人能,我也能”的活动气场。
  6.及时批改
  学案中的反馈部分,如课前预习部分以及课堂总结检测部分,需要任课教师两次收集起来,去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它是语文学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学案上写出来。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如果不批改学案,老师就会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能调节教学方案,课堂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而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预习部分后由学科代表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从中了解学情并确定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方案,这样具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在上课前将学案发下来;课堂上,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文本,拓展文本,小结感悟,训练巩固,学生要在课下进一步完善、整理、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课代表,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批阅。
  两次批改,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两次批改,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做题方法技巧的点拨,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补充,切实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之,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初中语文学案应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走进文本,贴近生活,有效生成,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