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7:07 影响了: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有关部门到社会各方,都在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促进就业。国家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着重建立起允许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就业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加快完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策略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量大学生几乎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位少”等现象。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很多学生未能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二)教育制度、内容不符合社会要求。中国现有的学校教育体制下,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往往会背书、懂理论,但是没有实践能力。
  (三)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带来就业难。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因素
  
  (一)大学生的被动就业心理
  高校毕业生们害怕接触新的、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企业,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没有接触过尝试过,还不如待在学校或政府,这样比较不复杂的地方。换个角度看,也就是他们害怕失败、缺乏挑战精神,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不敢自主挑战,往往处在被动地位。
  (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导致父母在对待孩子就业的观念上比较保守。不管家境好或者不好,孩子大学毕业,父母都让孩子首选稳定安逸的工作。这个保守观念致使目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还比较缺乏自我独立能力和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就高不就低的结果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一方面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另一方面很容易产生急于获得高额的物质回报,以弥补其高昂的受教育费用。就业思维的僵化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产生较高的、脱离实际的个人职业期望。
  (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份重视考试成绩,热衷于参加一些资格考试,以获得资格证书为荣,而较少参加提升个人素质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且普遍存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持久吃苦奉献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大大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
  
  三、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改善
  
  (一)从政府来讲,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要通过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和项目指导,激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才智;要通过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加热情、周到、高效的就业服务和帮助。
  (二)从社会来讲,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同时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用人单位也有责任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要正确看待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大学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
  (三)从高校来说,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大力提倡自主创业,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四)从学生的个人就业观念方面来说,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1、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就业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职业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理想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平台。
  2、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
  3、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让毕业生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摆正位置,调整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4、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非朝夕之功。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教育制度,决定大学生就业会长时间困难,仅靠一些短期措施,起不了根本作用。要缓解我国就业矛盾,扩大我国内需,必须根据我国当前现实情况,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高校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宏亮.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研究,2008(3).
  [2]张曙光.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难题[J].中国经营报,2009(5).
  [3]田新明.择业与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201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