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玉米育种的田间形态指标分析 玉米育种
 

玉米育种的田间形态指标分析 玉米育种

发布时间:2019-02-15 04:29:07 影响了:

  摘要介绍玉米优良杂交种的田间形态指标,包括产量、穗部性状、株形与株高、生育期、抗倒性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玉米育种。   关键词玉米;形态指标;育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091-01
  
  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证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选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至关重要。玉米新品种选育包括自交系的选育与杂交组合选配。优良自交系考虑的主要是配合力,而杂交种的优良与否则要从产量、穗部形状、品质、生育期、株形、抗倒性、抗病性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除产量外,大部分是靠田间目测其形态标识来确定的。
  1产量
  玉米增产潜力较大,实现高产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玉米生产使用的是农家种,产量一般为2 250 kg/hm2,90年代全国玉米平均产量由4 620 kg/hm2增至4 935 kg/hm2,高产地区大面积单产达到7 500~9 000 kg/hm2,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为历史最好水平,高产新品种和实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科研攻关单位试图实现单产超吨或更高,但成功的报道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从近几年各地区区域试验和全国玉米区域试验结果看,产量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品种为数不多,就是通过各地审定的新品种,其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农大108、郑单958、先玉355的品种几乎没有。因此,把育种目标定为稳产、中高产、广适,选育高产、抗倒、倒折性好的品种,仍是玉米育种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1-2]。
  2穗部性状
  玉米穗部性状包括穗型、穗长、穗粗、出籽率、籽粒大小及商品性,它是一个感官性状与理论内涵既矛盾又统一的指标。稀植大穗型品种个体生长发育好,单株生产力高,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玉米高产典型都是选用这种类型的品种。到20世纪末,稀植大穗型品种一直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稀植大穗型品种在群体调节过程中很难保持性能稳定,耐密性较差,一旦光照不足、肥水缺乏,或者种植密度加大,就会造成秃尖长、籽粒秕、空秆多,产量急剧下降。但降低种植密度又会因群体穗数不足而减产。实践证明,稀植大穗型品种已不适应今后玉米高产的需要,而中大穗、耐中高密度的品种,成为我国玉米大面积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发展方向。玉米育种工作者尽快选育出更多、更好的中大穗、耐中高密度的玉米新品种,以适应生产需要。在选育耐中、高密度品种时,若一味增加种植密度,易造成群体冠层密闭,群体内叶片相互郁蔽,下部叶片截获光能减少,其光合能力显著下降,并会过早衰亡,不利于提高群体产量。因此,一定要协调好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理想的中大穗型玉米品种,其穗长应该在18~20 cm,穗粗5.0~5.5 cm,每穗16~18行,排列紧密;穗轴细,籽粒长,结实饱满,出籽率不低于85%,千粒重320~350 g,单株生产力200 g以上;穗形圆柱或桶型;籽粒要有光泽;单株最好不存在多穗的潜能。
  3株形与株高
  玉米的株形是指玉米地上部分所占空间的最大外围轮廓,它与叶片大小、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相关。过去生产上推广的农家种和大部分杂交种均为植株高大、叶片宽展型品种,单株轮廓大,相互遮荫,容易倒伏,稳产性差。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玉米育种家引进国外的矮秆资源,设计的理想株高在1.0~1.5 m之间,试图以大密度获取高产,但由于叶片宽大重叠,光合效率低,病害重,以失败告终。80年代,育种家根据我国生产上间作套种多、复种指数高的实际情况,以尽可能减少群体间争光争温为目的,相继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概念,即:株型紧凑,上部叶片窄而上冲,与茎秆夹角在20~25°,穗下部叶片相对宽展;株高在2.2~2.6 m之间,穗位适中。相继选育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一批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高产、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4生育期
  生育期越长,作物生物学产量越高。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玉米的生育期均在其生长期内,在耕作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把生育期定为中晚熟,以适应各种生态类型玉米产区种植获取较高的产量。
  5抗倒性
  急风、暴雨、渍涝都能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倒伏与倒折,选育抗倒性强的品种对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的茎粗系数=茎粗/株高×100;穗高系数=穗位高/株高×100;当茎粗系数大,穗高系数小时,抗倒力强,一般茎粗系数为1.0~1.2,穗位系数为40时,茎秆抗折、抗倒力强,一般不发生倒伏[3-4]。玉米倒伏分为根倒、茎倒和茎折3种情况。根倒的主要原因是支持根不发达;茎倒是茎秆的坚韧度差造成的;茎折则与穗位高、玉米螟危害有关。因此,抗倒性好的品种应是株高和穗位适中,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玉米螟危害。
  6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郝冶安,季保平.从植物形态指标评价看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5):5-6.
  [3] 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4] 许子良,商秀霞.对特种玉米育种工作的研究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5-1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