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水稻叶鞘病的防治技术|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叶鞘病的防治技术|水稻胡麻斑病

发布时间:2019-02-19 04:11:33 影响了:

  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现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为害症状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染病叶鞘上有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虎斑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叶鞘大部分,包在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潮湿时斑面上呈现薄层粉霉,剥开剑叶鞘,则见其内长有菌丝体及粉红色霉物,即病原菌子实体。
  二、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顶柱霉属,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主轴和分枝均呈长圆柱状,无色,分生孢子短圆柱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病菌发育适温为30℃左右,孢子发芽适温为23℃~26℃。病菌在病组织内可存活半年至一年。除侵染水稻外,还能侵染稗草和野生稻等。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稻草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接种体,借气流或小昆虫、螨类等携带传播。叶鞘腐败病菌侵染方式分三种:一是种子带菌,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远距离传播。翌年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二是从伤口侵入。受虫害及其它原因等造成伤口的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而加剧发病。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四、发生条件
  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肥水管理、虫害以及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孕穗期降雨多,风大的天气有利发病,施氮肥过多、过迟或集中都会使植株贪青、徒长,容易受害。小昆虫、螨类多的田块也易发病。我县大部分地区发病时期为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有时同稻瘟病同时发生。
  五、防治方法
  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农业、生物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努力做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措施:发生较重的老稻区靠单一的药剂防治很难控制,因此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应突出综合防治。应结合种植抗病品种、稀植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加强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田间要保持浅水层,尽可能降低田间湿度。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处理销毁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科学施用氮、磷、钾肥。
  2、生物防治
  对于未发病或病害发生较轻地块每亩施用1000亿活枯草芽孢杆菌/克可湿性粉剂10克防治;在水稻孕穗期(7月10-15号左右)、始穗期(7月25号-8月底左右)各喷1次1000亿活枯草芽孢杆菌/克(阿利宁)可湿性粉剂10克/亩,预防水稻叶鞘腐败病。
  3、化学防治:根据当地水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1)治虫防病
  如稻田发生螟虫,飞虱、螨类等害虫时,应及时防治,避免咬出伤口诱发病害发生。用的药剂有:
  1、3%啶虫脒乳油每亩30毫升。
  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亩6克,对水15公斤田间喷雾。
  2)在水稻初穗期发现发病时,可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100亳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
  如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在水稻齐穗期(8月5~10号左右)降雨,风力较大时,应再喷1次药。使用药剂为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60亳升,再加2%加收米80毫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
  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期,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之后喷药为宜,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