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偏执型人格6大表现特点_曹操人格精神的具体表现及现代意义
 

偏执型人格6大表现特点_曹操人格精神的具体表现及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9-03-30 04:58:27 影响了:

  摘 要:曹操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由于受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的影响,他集百家思想于一身,博采众长,对各学派思想精华融会贯通、灵活利用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他于戎马倥偬之际创作的诸多诗歌也都透露出他的主体人格精神。本文试着从曹操的诗歌分析曹操的人格精神的具体表现及现代意义。
  关键词:曹操诗歌 人格精神 表现 意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人都是沧海之一粟。但所有人都不甘于平庸,最终都会有人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成为时代的英雄。顾实认为:“曹操是建安第一诗人,三国第一英雄,中国史中罕见的豪杰。”②人非生而知之者,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史上的卓越诗人曹操身处群雄并起的乱世,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由于受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的影响,曹操集百家思想于一身,博采众长,对各学派思想精华融会贯通、灵活利用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在世代变故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表现出特有的人格魅力。他于戎马倥偬之际创作的诸多诗歌也都透露出他的主体人格精神。
  曹操并非天生是一个圣人,但是他特别相信乱世出英雄,正是他的精气神的高度统一,让他在文学史和政治史上都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与他的人格精神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
  曹操人格精神具体有哪些表现可供我们借鉴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爱才惜才
  爱才惜才,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其一是酷爱学习各种先进文化,其二是爱惜各类优秀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时代要想成就大业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才能,一般而言,只有在比别人稍胜一筹时才比较容易取得驾驭权。年轻时就机智警敏的曹操能随机应变,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是众人眼中的非常平凡的人,唯独梁国的桥玄认为他不寻常,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足以说明此时的曹操已经超出常人,开始显露头角。曹操最终能成为历史的英雄。首先由于古代的教育垄断,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没机会读书学习,而曹操出身高贵,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能够分享当时各种先进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春秋战国以来各派学术思想的精髓。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曹操的成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自己爱学好学,如朝廷封曹操为议郎,他洞察世事,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曹丕称乃父“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王沈《魏书》亦谓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开卷有益,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曹操能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最终把学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成为时代的英雄。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决不能引领历史的潮流。曹操与那些在纸上谈兵的不能有所作为的文官不同,毕竟是可能造时势的英雄,《短歌行》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忧伤及篇末“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抱负与功业未就使诗人急切求贤忧思萦怀。希望在有生之年统一全国。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成为时代的巨人,成为潮流的领跑者,他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要有一批成为他左臂右膀的得力助手。
  曹操爱惜人才,在他周围形成独具特色的智囊团。《短歌行》中“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为了招贤纳士,他是热情的,发自肺腑的,故而深深吟咏着《子矜》之诗,盼望着人才归附他名下,完成大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在这首诗中,曹操将其求贤若渴的心情流露得一览无遗。他希望有众多的贤才来辅佐他。曹操对当时四方知名人士竭力招揽,几乎把所有名士收入囊中。他在《求贤》、《举士》、《求逸才》等论著中反复强调“用人唯才”,并称“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由于得人心,最终吸引了大批人才。 首先着力打破传统的人才选拔标准,文臣武将从各个阶层中提拔和任用,扩大非士族势力;其次,曹操竭力收揽并量才使用当时四方知名的文人雅士,大量文学之士如水之就下而纷纷汇集在曹氏门下,一时间,曹操部下人才荟萃。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正如曹植《与杨德祖书》所说:“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鸵以掩之。今悉集于国也矣。”[1]在许昌都城中,确是猛将如云,文人如织,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形成了当时以曹魏集团为主的文学阵营。对饱学之士惟才是举,不拘小节,用人以天下大计为念。“推心以待天下贤士”,每次有英才投奔,都异常高兴,如获悉谋士许攸夜半投奔曹营,“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先迎”,屈身示敬, 最后采纳他的“火烧乌巢”之计。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本为荆州刘表门下幕僚,待曹魏收复荆州后,曹操任用其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官拜侍中。他不计前嫌,宽宏大度。张绣、陈琳等不少文臣武将投降过来都在不同方面获得重用。陈琳系袁绍手下的刀笔吏,曾遵袁绍之命作讨曹檄文,酣畅淋漓,入骨三分地把曹氏的家丑恶行揭露的一览无遗,致使曹操的痛风病惊闻而除,一时为天下传诵。到袁绍兵败身亡,陈琳投奔曹操时,曹操依旧十分愤恨,言道:“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及孤而已,恶恶止乎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但他念及此人才高八斗故而善待之,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执掌军中文书秘记。对其它一些人才,曹操也都能因才使用。也正因他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才聚集了有程昱、董昭、郭嘉、蒋济、司马懿、王粲、夏侯淳、曹仁、曹洪、典韦、李典、乐进等出谋划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文臣武将。“建安的文学,是百姓死亡、生灵涂炭的文学,是国家割据、山河分裂的文学,是火蘸着血书写的文学,是诗歌精神勃发、人的精神空前高涨的文学。”[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