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当代体育教师“生存状态”透析】 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当代体育教师“生存状态”透析】 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20 04:19:30 影响了:

  当代体育教师之生存,从总体上说是一种被动异化的生存,是生命表现和生命活动异化为生命活力丧失的生存状态,是有悖于本真存在的生存状态。倦怠的生存、被动的生存和疏离的生存是被动异化教师生存状态的现实表现[1]。在教育制度与“教育人”的变革博弈中,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体育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被边缘化的人群,教师缺乏生存空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工作受到多种外力支配和牵制。
  一、体育教师生存的倦怠感
  近年来,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呈上升趋势,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工作压力、职业枯竭、成就感低等职业倦怠状态。倦怠的工作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负有理想、乐于奉献的体育教师,使其对工作、对学生和对自身产生消极的态度。
  1.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情感枯竭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后,教师的新鲜感逐渐消除,工作热情逐渐下降的过程。多出现在参加工作5~10年的教师群体中。体育教育是以“人”作为主体,通过肢体语言,塑造身心健康的课程,是人与人直接接触,感官教学的典范。在“新课改”美丽的外衣下,在“素质教育”响亮的口号下,体育教育仍然被管理者搁浅在一边。体育教师们表现出对工作的不满,也表现出对工作中的困难感到惶恐不安,对单调、缺乏激情的工作感到无奈。教师无法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无法正确地进行个人定位,工作缺少成就感。当人们觉得正在从事的工作无法调动自身潜在的激情,甚至将要泯灭残存的灵智火花时,就会体会到一种融入血液里的疲惫,一种彻入心扉的情感耗竭。
  2.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他人[2]。从本质上讲,体育教育不仅传授身体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和运动技术,还要进行意志素质、道德品质和审美的教育。体育教师的工作就是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然而,职业倦怠使得体育教师以冷漠、麻木的态度对待学生,让本该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教学变得呆板、凝固。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对学生缺少感情投入,拒绝接纳学生,更甚者,对学生实施“教育冷暴力”,对学生进行挖苦、谩骂,直至滥施体罚。很难想象在一个消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调动学生热情、激发生命的活力。体育教育在教师生命的失我化中丧失了本真。
  3.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和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自我信念、判断与感受[3]。它能影响或决定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教学得不到认可,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面对日常教学情境的各种应激源,力不从心,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信心不足。体育教师失去了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变得消沉,失去了职业欢乐和幸福的源泉,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低,越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教师变成了异己的存在。
  二、体育教师生存的被动感
  被动的生存是体育教师受特定环境、统一标准和固定逻辑的框定而失去自我、自主和自由的生存状态。
  1.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执行
  “体育”应该是身体的自由驰骋,但在统一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规范下,体育教学成了模式型的活动,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个体差异,使教师的教学过程陷入被动。体育教学过程就是掌握体育技术,提高运动技能,有效锻炼身体的过程。然而现行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达到体质测试标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意愿,不顾及教师的感受,教师成为了教学机器。体育教学可以设计目标,但不可以限制生成;教学过程应该是生动的、流动的,是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基准的,而不是被动的,以固定模式机械运行的。
  2.体育教师在事务工作中的被动接受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职业专业化日益完善。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不仅表现了教师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职业道德等特殊内蕴,更揭示了体育教师专业自主的本质诉求。然而,现实中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受到管理者的制约。首先,教师在自主学习、自主教学、自主创新中仍然是被决定者,教师自主空间狭窄有限。其次,体育教师的个体意愿得不到重视,生活诉求得不到满足,合理要求被领导忽视。再者,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被否定,管理者以“安全”第一为主导思想,要求教师在防止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下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小心谨慎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刻板地按照学校计划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每个生命都享有自主参与的权利,每个生命都有追求自主的精神,而体育教师只能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被动接受。
  3.体育教师在自我发展中的被动享有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教育与全球教育深度融合,文化传播的途径也愈来愈广泛,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呈多元化,体育教师在固有的知识领域内,除掌握和更新运动技能,学习和完善理论知识,还必须切实贯彻素质教育,融素质教育于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而来,要做一个有良知、尽责任的教师,必然要比以往付出更多[4]。然而,现实中体育教师不得不在教育制度改革中先获取文凭,取得学位,自我发展变得急功近利。体育教师面对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的直面较量,在量化考核、工作评定中缺失了许多竞争优势。学校在主观支持与经济资助上弱化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研讨、进修培训的职业诉求,教师不能自主的选择学习、有效地参与竞争,从而使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缓慢,对工作失去信心。
  三、体育教师生存的疏离感
  体育教师的疏离是指教师作为主体,受课堂教育规范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过程实施、师生情感体验、生活感受等方面与其他主客体的疏远、分离,进而丧失了和谐共在的生存状态。
  1.体育教师与教学过程的疏离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实践过程,其实质是师生以人的“生物身体”为主体,通过身体活动来对人体机能进行再创造,从根本上改善人类自身的过程。教师的主观意愿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组织调动、情景变换、师生互动、团队合作等互动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现实中的体育教学为确保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规避责任,管理者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学计划,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身能动与满足,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体育教学过程变成“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