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从认知方式角度谈外语自主学习]
 

[从认知方式角度谈外语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9-04-29 04:04:21 影响了: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自觉监督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是影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有效的途径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分析,探讨了与自主学习相关的语言学习观以及因材施教的问题,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差异;因材施教
  1.0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关于“自助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多。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的重要产物之一是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作用给予较多的关注(Wenden, 1998)。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一般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自觉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与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从20世纪50年代起,自主学习(后来有被称为学习者自主)就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后来又经过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至今,国内外的大量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刻。近年来,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地区在推动外语学习者自主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Cotterall,1995; Jones,1995; Lee,1998; Cotterall,2000)。中国的内地也有学者开始关注此问题,如华维芬(2001a,2001b),谭红(2001),魏玉燕(2002),彭金定(2002),戚宏波(2002)等。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人之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具体说来就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好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这一术语是奥鲍特(Allport)在1937年首先使用的。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60年代盛行,7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因为这一领域开拓了更多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进入90年代以来,认知方式的研究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应用研究为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的认知方式、人格特点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本文从认知方式的差异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及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2.0 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实质
  2.1自主学习的定义
  关于自主学习,在理论界尚无公认的定义。Holec(1981:3)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Thomson(1996:78)认为,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自己负责的学习。”在Higgs(1988:p41-42)看来,“学习者自主是一个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者基本上不依赖作为教学管理者与方法提供者的教师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过程。”Boud(1988)指出,自主学习有三个层面:既是一个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同时它还是一种学习策略。而实现自主学习可采用三种策略:以个人为中心的策略(the individual-centered approach)、以小组为中心的策略(the group-centered approach)、以方案为中心的策略(the project-centered approach)。从自主的程度来看,Littlewood(1999:75-76)认为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前摄自主(proactive autonomy)与后摄自主(reactive autonomy)。其中,前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的进程与结果。在后摄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通常自己不能确定学习目标,但是一旦学习目标被确定(由老师或教学大纲确定),他们就会朝着这个目标自主的组织学习资源。Littlewood 还认为,后摄自主不是前摄自主的预备阶段,两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背离教育常规的社会过程,一种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权力再分配和再学习过程中参与者角色的再分配。在有关的文献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诸如“独立”、“语言意识”、“自我指导”之类的词被用作自主学习的同义词(Sheerin,1991; Van Lier,1996; Candy,1991等)。
  2.2 自主学习的实质
  不少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实质,其中以Ryan的观点最为精辟。在Ryan看来,自主的定义是“一个自我决定或自我规定的进程”(1991:208-238)。由于有了自主感,人总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真实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对自我的确认。
  Ryan认为,自主性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与目标之一。而另一种需求就是他所谓的关联(relatedness),即“对与人交往、获取支持、及与人相处的需要”。如果我们觉得这种与他人的交往是“工具性的(instrumental)”或是“控制性的(controlling)”,我们就会失去自主性;相反,如果我们觉得这种交往是“支持性的(supportive)”,它就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自主性,反而会有助于我们保持它。
  Ryan在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后指出,自主性与关联性并不总是对立的,相反,自主性往往会在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促进性环境(facilitating environment)”下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这种理想的“促进性环境”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
  ①通过提供帮助与学习资源而给与的具体的支持;
  ②来自重要的他人的关注与参与;
  ③自由选择的机会;
  ④④在感情上不受外部动因控制的自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