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对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一些分析
 

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对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一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1:01 影响了:

  摘要:通识教育体现了“全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各级各类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表现为文理分家的界限太过明显,各高校纷纷把重点放在专门的专业教育,而轻视了针对全体学生的普遍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这样的发展既不利于学科间的相互嫁接、渗透与融合,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不少知名高校正努力打破文理学科间的屏障,改革教学模式,大力发展通识教育。本文详细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国内外现状,提出了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课程;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1-03
  一、引言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普通教育或素质教育,具体指对一些不直接应用于职业实际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陶冶,个性品质的训练。
  二、历史沿革
  目前公认的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1828年的《耶鲁报告》标志着美国通识教育的启航,该报告以“对学生的官能进行经常的生动的训练,以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作为通识教育之目的;1945年的《哈佛报告》提出以培养“全人”为通识教育目标;1978年的《哈佛核心课程报告》指出通识教育是以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为目的,提出大学必须强调普通核心课程,推崇深度(专业教育)和宽度(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2002年的《更大的期望:全国迈向大学的新愿景》呼吁大学应保证学生有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具备持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权利,在将来步入多元化的社会时都能迎接随时出现的各种挑战。
  三、通识教育发展现状
  1.国内外概况。世界上各国家地区因为发展水平和对通识教育认识的差别,在发展通识教育上也存在着差别。美国的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情操优美、识见通达、知识博雅的高素质公民具备的能力。其核心不是在于培养人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美国的通识教育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强调培养公民的思维方法、洞察力和人的情志等方面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重视和了解。美国普遍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化、科学、艺术、历史、文学、定量推理、道德推理、社会分析等。我国现阶段的通识教育过分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被赋予了较多政治和经济功能,缺乏整体把握性以及对高校本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书育人精神的追求,基本以马哲、毛概、邓论、政治经济学全校必修课等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通过开展文艺活动、课外阅读、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各类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我国内地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这些课程的开设,逐步将基础的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专业的课程中。在理工科高校,对文科学生则重点加强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对理工科学生则重点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求科学与人文交叉融合,旨在全面提高高校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通识教育这一理念开始逐渐被国内教育界所接受,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对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的推广和实践的看法。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率先进行通识教育试点改革,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获得突破。
  2.美国知名高校现状。根据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的不同,通识教育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对所有本科生有着统一要求,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哈佛大学在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历经了五次较大规模的通识教育改革。目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32个本科基本课程中占到8~10个课程。课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道德思考、社会分析(社会科学)、定量推论、自然科学中的7个领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每领域选修一门以上,概括起来,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占到将近百分之八十。多年以来,哈佛的通识核心课程传统中以“文学和艺术”以及“历史研究”领域为主,而近些年来的发展中则将“外国文化”领域的课程提到了通识核心课第一类,特别强调“外国文化”领域的课程。最新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批判精神、科学意识、知识的整体性、国际化视野以及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准备等。基于这一理念,哈佛大学开设了下列通识教育课程:审美学的理解;文化与信仰;以实验为依据的推理;道德推理;生存方式的科学;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中的各种社会;美国与世界;等等。第二类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对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要求是由区别的,主要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普林斯顿大学对其理工科学生的通识课程要求为:必须至少进修7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加1学期英文写作,2学期外国语言,4个学期数学,2学期物理,1学期化学。而对文学院学生的通识课程要求则是:1学期英文写作,3~4学期外国语言,2学期历史哲学与宗教,2学期文学艺术,2学期社会科学,2学期自然科学,鼓励但不强制要求选修数学和计算机课程。这里可以看出,普林斯顿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对文科生的自然科学要求较低,而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求比较高。第三类是以理工科为主要教学方面的高校,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在获得180至198个学分之后,本科生才能取得学士学位,本科生在进校后的头两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三年开始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17门课程作为学院通识类必修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6%~28%。在这类课程中要求有6门自然科学课、1门实验课、2门科技类限选课,8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课程。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上不以数量取胜,而在于课程性质与其他综合性高校完全不同。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则是专业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而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的自然科学课程多为所谓“非专业的科学课”。麻省理工学院在这点上和我国理工科高校的本科专业课最为相似。但是麻省理工学院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要求远远高于我国理工科高校,学校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至少8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