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学育人之功效分析_特色篮球校园育人功效
 

教学育人之功效分析_特色篮球校园育人功效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7:07 影响了: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育人 功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持,将道德、政治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课程,它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有的放矢――基础课特点的研究分析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基础”课的根本任务。
  基础课具有政治性与思想性。基础课的授课目的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基础课具有知识性和体系性。基础课是使当代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素质。各个部分既具有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基础知识理论,同时又是步步为营、层层相扣的体系。
  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基础课的设置是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工作及今后人生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既要用马列原理武装当代大学生,注重知识系统性与理论性,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同时又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凸显的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上指明行动的方向,做到知行合一。
  二、厚积薄发――基础课授课教师的专业性与实践性素养
  (一)被动主体即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研究
  1.价值观念上的传统特征与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以独生子女居多。以马列主义为主的传统价值教育与具有时代感的改革开放相互交织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成长成才上的继往开来与现实基础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目标,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日趋紧密联系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承担的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责任更加艰巨,认清当前局势,明确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现实基础上继往开来。
  (二)主动主体即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素养
  1.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基础课要求专任教师具有马列主义和法律基础的理论素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校的思政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存在多层次现象,部分高校师资队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为主,法律、教育学、社会学和行政人员、辅导员等人文社科类老师为辅,要求非专业教师必须加强马列政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备课会及老教师带新教师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授课教师的实践素养
  由以上分析可知,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强调知行合一,由于传统教学注重说教,而参与性教学和情景教学偏少,导致课程空洞乏味,无法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素养,采取情景教学和参与性教学。
  三、学以致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功效分析
  基础课在大纲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任课教师肩负着教学育人的双重职责,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不仅自身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更要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授课过程及课后实践三个环节,基础课的教学功效还需科学完善的保障体系。
  (一)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过程需要明确基础课的教学模式,精准的定位决定着备课的效果,要优化教学内容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如何将虚转为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小学就开始抓起,大学阶段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复杂变化的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分析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和思考;二是如何以小见大。小故事大道理,小问题大人生,以小见大,找到课程教学的切入点,深刻领悟现实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问题矛盾中反映的“大道理”;三是如何由知转为行。课程设置中必须将理论授课的知转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一方面授课教师寻找经典的案例通过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设置实践课,例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及班集体活动等多样方式做到知识转为行动。
  (二)基础课的方法应用
  好的方法决定着授课的效果,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的传授,而缺乏“情”的激发,“意”的锤炼和“行”的引导,而导致基础课的授课效果不佳。如何改变一听二记三背四考试的传统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授课的功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理论能深入意识,意识转化为行为,是授课过程的艺术追求。一是案例式教学的引导。案例式教学贯穿整个授课过程,经典案例的课程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思考,授课过程案例的引入起到深入浅出的功效,加强学生的理解,授课结束案例的作业布置能够升华理论知识;二是参与式教学的引入。首先要创设参与情景。创设民主情景,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创设乐学情景,使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创设悬念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参与的情景;创设成功情景,引起学生再次参与的欲望;三是多维感觉的引纳。传统的授课过程是板书形式,采取线性教学,黑板白字,无色彩,无图案,无影视,加之空洞的说教必然引起学习疲劳。现代教学应引入板书+PPT+影视视频资料+亲身参与,这样做到眼到、耳到、口到、身到与心到。
  (三)基础课的实践探索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应用到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学科竞赛及创业创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洞察力,深化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皮伟,刘先凡.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环节新途径.学术问题研究,2007,(2).
  [2]翟兵.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教育科学,2000.
  [3]孙若鹏.探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教育论坛,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