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认知结构名词解释_在解决问题中完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名词解释_在解决问题中完善认知结构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0:55 影响了: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比的应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片段。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都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如:有一种清洁剂浓缩液,按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配制一瓶500ml的稀释液……(出示后提问)想一想,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师:这里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不是平均分,而是按1∶4的比来分,就是按比例分配,我们应如何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呢?
  (问题提出后,不少同学一时不知从何入手。)
  师:我们不妨先想一想,比和哪些知识相联系?
  生1:比和分数相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生2:比和除法也相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
  生3:比和“份数”也有联系。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即浓缩液为1份,水为4份。
  师:比与分数、除法、份数等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生1:根据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将浓缩液的体积看作分子,水的体积看作分母,转化为浓缩液的体积占水的 ,这就可求出水的体积是500÷(1+ )=400(ml),再求出浓缩液的体积是400× =100(ml)。
  生2:根据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把浓缩液占的体积看作被除数,水占的体积看作除数,除得的结果得到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0?郾25倍,然后求出水的体积是500÷(1+0?郾25)=400(ml),浓缩液的体积是400×0?郾25=100(ml)。
  生3:如果比的前项不能被后项除尽怎么办?
  生4:那还得把除式转化为分数来解。
  生5:根据比和“份数”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这样求解:题中浓缩液和水体积的比是1∶4,可知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共有1+4=5(份),然后按归一的方法,先求出1份数是多少,再求出4份是多少。这就是500÷(1+4)=100(ml),得到浓缩液所占的体积,再求出水占的体积是100×4=400(ml)。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我们还能不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呢?
  生:根据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可看成浓缩液占总份数的 ,水占总份数的 ,用分数乘法来解,就是:浓缩液的体积是500× =100(ml),水的体积是500× =400(ml)。
  比较上述方法,大多数学生赞同的是:1?郾把各部分的比看作份数,先求出1份数,再求出几份数,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2?郾把部分数与部分数的比转化为部分数与总数的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没有就题论题,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如,浓缩液和水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稀释液的?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多少份?水占多少份?一共有多少份?浓缩液和水各占几分之几……而是着眼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逐步完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将知识的建构和运用融为一体。
  学生在学习比的知识时,已经知道比和除法、分数、“份数”之间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当时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在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一般学生也难以想到从比和除法、分数、“份数”之间的联系来思考。当老师提出比和哪些知识相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可以联系这些关系思考时,学生受到启发,思路得以拓宽,联想到除法、分数、“份数”的应用,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分析比较,就不难得到将比转化为除法、分数、“份数”等来解决问题。这使我们看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是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基础,结构性的知识比单个的零散的知识更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见,解决问题和认知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体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辩证统一。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瑞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