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未尽口唇期【大学创业教育“未尽其能”】
 

未尽口唇期【大学创业教育“未尽其能”】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3:38 影响了: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创业大学生调查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国大学生创业型就业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培养未尽其能,而社会培训方式虽然差强人意但数量不足;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创业计划竞赛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其影响却不如人意。
  
  创业教育体系还未成熟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一项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逐步开展。
  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许多人反复强调,认为大学里应当加强创业教育。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此类课程缺乏相应的学科体系,所以还没有列入相应的教育大纲。
  在2003年上海的“中国职业培训峰会”上,来自新加坡BNI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郭祖萌博士介绍说,“在新加坡,创业教育在小学就开始了,学校通过‘虚拟股份’之类游戏寓教于乐,教学生怎么赚钱;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没有,要么很不系统和全面”。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学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当前,大学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和就业素质,而创业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应的创业教育也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韩威认为,实践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这个环节尤其薄弱。那么,如何从制度上安排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要解放思想,彻底打通创新实践环节”。实际上,在目前学年制条件下,高校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坚持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学生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发挥学校创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创业计划竞赛与创业实践脱钩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历十届。创业计划竞赛一直是近年来风靡高校的重要赛事。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能力准备,创业目标确立以及加深对创业环境分析和创业政策了解,从而对创业者实施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众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业竞赛,希望尽早得到有关创业活动的训练。
  然而,创业计划大赛所提供的训练模式对于实际创业或遇到的问题的作用不如预想中的大,与竞赛的初衷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对部分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的创业者进行采访了解到:虽然目前创业计划大赛宣传得如火如荼,但真正参与的学生并不多。很多高校为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对科技创新活动突出的学生放宽保送研究生的条件。对参赛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同时参加大赛的学生又多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这就使得这些比赛中的创业计划书企业运作成功率不高,难以真正将计划付诸实施。
  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委员会主任王乃彦院士也认为,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指望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大学”阶段就创造出成果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对参赛大学生不应有过高要求。然而,无法回避的是,大赛模拟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创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共通性,又能为参赛大学生在以后创业中提供多少实际指导?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创业计划竞赛的效果大打折扣。
  
  社会培训颇受欢迎但“供给不足”
  
  近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培训是作用最大的创业教育培训方式。根据对被访者的调查反馈得知,社会培训作为在学校创业教育缺乏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创业教育方式,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通过参加此类培训,创业者可以获得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创业能力能得到较快提升,更有利于应对创业中的现实问题。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缺乏市场把握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缺乏组织和管理等实际能力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社会培训多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种种知识缺陷,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更侧重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受到了大学生创业者们的好评。
  目前,社会培训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成气候。一方面,正规的培训机构并不多,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具有**性质的团体也常常挂起“培训”的旗号,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蒙蔽性。
  
  高校有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训
  
  截至去年10月,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已培训了来自22个省份、149所高校的300名教师,并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据了解,该项目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大力支持。从资源角度讲,高校具有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当前创业的实际情况,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实践机会。
  上海日前发布的国内首个“城市大学生创业指数”显示,在沪大学生在“创业准备”一项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指标。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存在“眼高手低”现象,显现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缺陷,实践不足是阻碍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校觉得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难,是因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实际上实践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锻炼,而不是一定要开办企业。如果走出这个误区,学校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创业“实训”活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