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办学员满意的培训 贯彻落实纲要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办学员满意的培训 贯彻落实纲要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4:01 影响了: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纲要》确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在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优质平台,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使命。
  福建教育学院作为以培训为主业的省级培训机构,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为契机,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意识,扎实构建教师培训质量体系,积极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发挥学院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龙头和引领作用。
  
  一、明确培训目标,精心研制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规划和实施的科学性
  
  从总体上说,判断一项教师培训活动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培训目标是否明确及其实现程度。培训目标决定和统领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决定和考量培训项目制定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价值追求能否实现协调、统一。因此,培训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价值判断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培训的价值和质量。
  在国家还没有形成教师培训的“专业发展标准”或“项目实施标准”的情况下,福建教育学院把培训方案的设计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首要环节。为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到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优质校和一般校、中小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调研,与一线教师、教学名师、管理者、培训者交流、座谈,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二是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福州优质中小学一线开展教学顶岗活动,让学院教师走进学校、深入课堂、获取“真经”,促使学院教师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旁观者”逐步成为“设计者”、“培训者”和“组织者”;三是充分利用在院参训教师资源,通过开座谈会、反馈交流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质量与服务建议、意见;四是主动邀请中小学一线教师或专家、名师参与讨论、修改、论证、评估培训方案。在遵循“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的总体原则下,培训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在有效组织方面,实施流程是否规范有序;二是在有效教学方面,培训者是否已经化“理论”为“实践”,倡导的经验是否具有可迁移性和可运用性;三是在有效需求方面,学员的教学难点、疑点、热点是否得到解惑和诠释;四是在有效互动方面,师生是否营造了智慧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五是在有效提升方面,学员是否能够从“一般经验”升华到“核心经验”,从“经验型教师”升华到“未来型教师”;六是在有效评价方面,考核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七是在有效管理方面,服务水平是否保障培训正常有序愉悦地实施。
  
  二、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熟悉中小学的培训专家、名师团队
  
  开展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授课专家、指导教师团队。我院现有的教授、副教授、博士以及学科名师是我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骨干力量,但是,客观地说,由于此前大多数教师长期承担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他们对基础教育的状况、需求和问题知之甚少,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往往不够贴近中小学实际,难以指导中小学教师去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从2008年秋季开始,我院从各个研修部(教学系)选派了40多名高职称或高学历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到中小学校开展课题调研、教学顶岗或挂职活动,并结合学院“岗位大练兵”和“形象年”、“质量年”、“建设年”活动,大力锻造一批熟悉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专家、名师和优秀团队带头人。
  同时,为充分利用校外优质师资资源,我院从省内外的高校、教科院(所)、中小学校、教师培训机构等选聘了100多位培训顾问、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兼职副教授和指导名师,遴选了200多位中小学教学名师充实到培训师资库,初步建立了一支覆盖全省、辐射全国、专兼结合的中小学培训师资队伍。各类专家、名师不但参与相关学科培训方案研制,开设专题讲座(含视频),检查评估培训效果,而且参与课堂点评、师徒帮带、在线答疑、跟踪指导、科研引领等活动,突出了教师培训的特点,极大地带动和提升了整体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三、紧密贴近培训内容,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力求体现培训特色
  
  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福建教育学院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培训项目及其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诸如讲座式、参与式、案例式、课题式、反思式、嵌入跟班式、师徒帮带式、互动交流式、异地研修式、在岗实践式、研训一体式、参观考察等,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我院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条件等选择和采用具体的培训方式,努力创设环境和条件,通过“五结合”,体现培训特色,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五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研修的前提下,创设实践情境,进行基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反思,不断促使学员内化理论,并成为自身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的素质和能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集体授课、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分散实践等,把学习与交流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预设环节结合起来,激发学员培训热情,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向深度延展。培训与教研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专家讲座――学员聆听”单向培训活动,以训促研,以研带训,研训结合,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变以学科为中心为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问题解决的经历和反思,让学员获得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意义、途径。本地与异地培训相结合。通过与教育先进地区的培训机构(基地)开展培训合作,把学员送到异地委托实施全部或部分培训内容,拓宽学员眼界,学习异地先进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提高培训实效性。
  
  四、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实现“面授网授,两翼齐飞”
  
  根据福建省人民省政府200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文件精神,福建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承担高中高级职称教师、高(完)中校长,以及省级骨干教师和校长的继续教育任务”。也就是说,要每年把成千上万的培训对象集中到学院开展集中培训活动,是不现实的。我院为了有效解决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进修难、成本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探索短期与长期相互衔接、集中与远程相互支撑、面授与网授两翼齐飞、“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新体系。2010年我院首期开通了依托福建基础教育网的福建省高中名师网上授课(教研)平台和福建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平台。两平台本着“更专、更优、更多、更新”和“免费、开放”的原则,一方面为参训教师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广覆盖的教育、教 研、科研资讯资源,另一方面打破时空界限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学习专家、名师讲座课件(含视频),以及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深入探究教学难点、热点问题,尽情展示个人风采和成果的平台,让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研修的伙伴,听到了同行的声音,感受到了名师专家的魅力,为新的或更高层次发展提高有力支撑。
  建立“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是我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创新举措,它实现了“五个结合”:一是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班级面授教师培训模式的结合;二是实现了全国、全省高层次的教师教育专家资源与地方专家资源的结合;三是实现了学员的团队学习与个体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四是实现了高层次的专业引领与教师个人问题解决的结合;五是实现教师专业研修与终身专业发展的结合。
  
  五、建立一批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优质实践研修(实训)基地
  
  建立优质实训基地,到中小学校参观考察,开展听课、评课、议课等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充分利用优质中小学校为教师培训服务,发挥学校在培训中的基础性作用,我院在全省九个地市和全国10个省(市、区)遴选、建立了132个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或培训基地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我院分学科、分批次、分组别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开展参观考察、观摩调研、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校本研修或开设公开课等活动,促使学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一线,把培训获得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联系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同时学习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博采众长、反思提高。比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省级培训(提升工程)等项目,我院都安排学员到福州钱塘小学、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群众路小学、乌山小学等协议基地校开展实训活动。高中学科教研组长培训项目,我院还采取“5+5”的方式,即5天集中学院进行理论研修和研讨,5天到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践研修和考察,通过与优质校、特色校或培训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培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实训基地,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为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基地)的积极性和作用,积极推动省内培训机构(基地)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我院推动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基地)三级联盟建设,以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基地)合力,共同搞好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三级联盟”主要在八个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即共同研制培训方案,共享共用培训师资资源,共建共用培训基地,共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共同办好基教刊物,联手承接培训业务,联合开展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共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等。这种以“合作、互利、共享”的“三级联盟”机制,大大扩大了我院教师培训实训基地的规模,也方便了学员在各地开展在岗研修,并获得当地名师的悉心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体现了培训特色。
  
  六、搭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发挥网络、课题、刊物等载体的作用,延伸培训服务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需要优秀的培训教师、优质的课程讲座、优美的学习环境,还需要为学员提供内化培训内容、展示教科研成果、促进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我院积极发挥网络、课题、刊物等载体的作用,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高水平的延伸服务。
  我院办有“两网三平台”,即福建基础教育网、福建教育学院网和福建省高中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平台、福建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平台、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中心(筹)。培训期间,学院除了免费给在校学员提供网络教室上网外,还免费提供优质、丰富、新颖的各种学科网络信息和资源,为学员传递包括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理论发展动态、学科新知识、学科评价策略与方法、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学科学习方法研究、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学科校本教研与研究的资源和基础教育重要的政策信息,为深化培训效果服务。我院还办有“三刊”,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望》。其中,《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专门为学员开辟了学习、交流园地或展示教科研成果专栏,积极引导学员探索基础教育改革重要课题,理论化培训和实践成果,推广闽派特色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学员向教育名师转变。
  我院设立了“三所一中心”,即福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所、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台湾基础教育研究所和福建基础教育考试研究中心。按照“研训一体、培养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吸纳学员参与我院的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以培训促教研科研,以教研科研促教育教学,凝聚和激励学员深入探究中小学管理、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促进学员在培训和实践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加快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我院还把学员的相关论文汇编成册,或把基础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梦山丛书》出版,精心打造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和辐射的平台。
  
  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机制,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的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培训机构不但需要教学名师与教科研团队,还需要有管理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培训管理队伍。福建教育学院为搞好干训师训主业,建立和完善了适应主业需要的内设机构、管理机制、督查考核制度,形成了一支主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比较强的培训管理服务队伍,努力让培训学员满意,让中小学校满意。
  在调整学院内设机构方面,学院将原来与学历教育相适应而设置的9个教学实体(教学系),调整为6个研修部,即校长研修部、文科研修部、理科研修部、外语研修部、体育与艺术研修部、信息技术研修部,专门从事干训、师训工作。设立了继续教育研究室,专门开展中小学教师、校长继续教育调研与研究。同时设立了教师培训管理处、干部培训管理处等,协调、组织、管理教师、校长培训工作,让学院主业更加突出,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工作。
  在加强培训规范化管理方面。学院着力抓好培训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定了《福建教育学院师训干训办班管理暂行办法》、《福建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福建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暂行规定》和《福建教育学院师训干训后勤服务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整理印发了《基础教育政策法规汇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基础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资料汇编》、《课程评议办法》等,并对培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细化,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在加强管理岗位效能建设方面,学院为改进管理岗位工作作风,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培训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出了管理效能“四责”,即首问负责制、二次终结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并专门处理督促检查考核小组,负责管理岗位的效能督察、受理投诉、督查通报、按章处理等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各项措施和服务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我院还在各个培训班中建立双班主任制度,即教学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教学班主任具体负责培训的教学安排、实践活动、考勤考核、班级活动等。行政班主任则具体负责培训的行政后勤服务工作。双班主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程跟班协调、组织、反馈日常事务,成为沟通学员与培训者、培训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福建教育学院在新的起点上,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契机,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建设,办学员满意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渠道、新视野、新模式、新措施,加快建设“四个基地”、“两个中心”发展目标,即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基地、基础教育政策研究重要基地、海峡两岸基础教育教学、培训交流的重要基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咨询服务中心、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努力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