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4:05 影响了: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诵读;绘画;品味情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48―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语文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语文课堂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异彩纷呈。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这无疑是重大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不管语文课堂如何变化,培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优美诗文,是学生研读的好素材。再者,“读”又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准确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该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配乐朗读、分组朗读、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对北平之秋的“色”、“味”、“意境”、“姿态”的描绘,突出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向往、赞美之情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二、通过描绘图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诗词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费时费力、口干舌燥的讲解灌输有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甚至会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这时不妨利用学生直观性强和想象丰富的特点,让他们在熟读背诵诗词的基础上,根据诗词内容绘制配图,从而变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感悟诗词优美的意境。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本来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例如,《山居秋暝》这首诗不仅像一首恬静优美的小夜曲,更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教学此诗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诗歌前三联所写的内容,凭借联想想象,描绘出生动绝妙的图画来。雨后初晴,松林苍翠,雾气朦胧。山涧涨溢,清泉流淌,浣女结伴而归,莲叶颤抖,小舟轻荡……通过绘画,既可以掌握诗歌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特点,又可以理解诗人笔下山野的清逸与幽深,农村生活的恬静与安适。同时,还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三、通过品味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各自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要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学生体验,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共鸣。
  如《项脊轩志》一课,同学们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恐怕印象最深的还是归有光用极其清淡的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浓浓的亲情。诸父分家,作者发出深深的感叹;回忆母亲,作者情动于中,但却有泪无声;追念祖母,泪如潮涌,直泻而出,失声痛哭。另外,还有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等。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当他们谈及父爱母爱的伟大无私时,大多数学生讲得生动感人,有的甚至泣不成声,催人泪下,这说明他们真切地体验到了亲情的可贵。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犹如配制饮料一样,作为教师,与其费尽心思去“调”众口,不如启发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调制,相信学生的饮料会更可口,更丰富多彩。我们为何不做这方面的尝试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