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3:13 影响了:

  摘要:现代社会中,志愿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志愿者这一社会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志愿者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对志愿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志愿者 志愿服务 自我管理 激励机制
  
  一、志愿服务现状
  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047万。志愿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志愿者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各个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予以扶持和鼓励,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但由于忽视长效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设,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志愿服务“运动化”、不能进行民主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和持续深入难、单纯倡导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实践锻炼,收获精神食粮的理念已经使志愿服务活动捉襟见肘等问题。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制度建设。目前,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处于校级立法缺失、区域性立法尝试、全国性立法呼吁阶段。通过志愿服务全国立法,有助于确立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解决志愿服务的领导协调、宣传发动、规划立项、招募培训、资金保障、激励表彰和权益维护等制度性问题。这些是志愿者组织有效运作、发展壮大,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健康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放手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前提条件。
  2、进行高校与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目前,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平台的影响,高校志愿活动往往内容单一、可选择面小、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参与积极性不高,很难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与非政府组织进行持续的、有规划的合作是保障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取得“多赢”局面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以团支部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以社区为例:在社区开展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实行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品牌化服务,与社区各个单位、家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志愿活动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内容,形成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名片;公开拍卖服务品牌,一是向社会公开拍卖服务品牌,寻找志愿服务协作单位,主要是以志愿服务为平台,为中标协作单位做好宣传推介,二是向社区各单位、家庭拍卖品牌,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完成与志愿服务相近但又无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完成的工作内容,中标单位要对志愿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扶持,在实现志愿服务市场化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3、注重对志愿志愿者本身的培养
  仅仅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及制度环境还不够,志愿活动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对志愿志愿者本身的培养。相比其它社会群体,大学生有年龄优势及一定的知识和思维优势,但由于对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如果单凭热情,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必须提高基本素质来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青少年在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时,能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生追求的积极意义”,从而“超越单纯的自我利益、自私观念,培养人类互助发展的观念”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树立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信念。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人成长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毕业后,仍在工作之余热心志愿服务和慈善公益事业,说明志愿服务活动对其影响至深。希望当代大学生都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4、扩大志愿者自我管理空间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多元、需求多样、参与自主的特质使得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关心社会发展,对社会舆论愿意独立思考,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热心公益事业和环保活动,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厌恶形式主义。所以,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既然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应考虑他们这一代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为此,可以考虑建立这样的志愿服务体系:学校团委和院系团委抽调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咨询中心或培训基地,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团委只是作协调、沟通和指导工作。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志愿社团,由其动员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学生社团组织共同管理志愿者,形成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样的格局。不仅如此,还应通过互动活动、平等交流等方式创造出这样一种志愿组织的管理机制和文化氛围,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和潜能,保护每个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展示自我能力和才华、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机会,并通过民主、公平和透明的组织和制度的形式来保证这一组织文化目标的实现。只有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愿参加、富有乐趣的活动,才能产生长久的吸引力。
  5、完善激励机制
  从学校和志愿组织管理者角度来说,要建立有效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良性运行。一整套完善的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经费激励,确保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激励人性化、参与激励,满足志愿者尊重需要,增强志愿者群体性、情感激励,满足志愿者爱与归属需要,加大志愿者人文关怀、榜样激励,确立志愿者学习目标、荣誉激励,实现志愿者自我价值。现在许多高校通过为学生建立志愿服务档案,统计服务时间,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肯定和激励。而仅如此还不够,更为有效的方式是规定大学期间必须参与志愿服务的学时,在学生的推优评优、奖学金评定、入党,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等工作中重视学生志愿服务的经历,给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相应减免学费等,形成志愿服务光荣的良好外部环境,维持志愿者的热情,提供志愿服务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们就会更加认同志愿服务事业,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这项事业中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