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战四方是什么意思【征战四方】
 

战四方是什么意思【征战四方】

发布时间:2019-02-12 04:18:41 影响了:

  有隋一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杨素。不论是在评书演义还是正统的历史书里,此人在大众的心目中永远都是以大白脸的奸臣形象出现。说起杨素的奸,在民间来说比较简单,从来就是搜刮民财、欺男霸女之类的老一套。而在正统的史书里,杨素的奸就比较复杂,按照隋书里面的说法是“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连隋朝灭亡的责任都推在了杨素的头上,奸臣的帽子算是铁板钉钉了。不过,当奸臣能奸到倾覆社稷的程度总算也是不容易,杨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杨素其实是一个极有才学的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官及魏国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也是北周的汾州刺史、临贞县公。他从小就好学,熟通经史,文章写得极好,还有一手漂亮的草隶书法。当然,我们说他文章写得好,那么好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北周武帝让他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立成,词义兼美”,让北周武帝都极为赞叹,可见杨素的才学。
  有了这样的才学,再加上显赫的家世,杨素走上仕途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知道在隋朝以前没有后世所熟悉的科举制度,当时不论南朝还是北朝,盛行的都是门阀贵族的制度,也就是做官喜欢论出身,祖上当过大官的话后人想做官就不难,再加上杨素本身很有才华,困此很快就坐到了礼曹加大都督的位置。可是,就在杨素春风得意的时候,却差点给自己惹下一场杀身大祸。
  这场祸事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杨素的老子说起。杨素的父亲杨敷当时是北周镇守边境的封疆大吏,可是他的运气很不好,刚上任汾州刺史就遭到齐将段孝先的攻击。当时齐兵有五万之众而汾州城内却仅有两千人马,杨敷身先士卒亲当矢石,苦撑了数十日保城不失。可是当时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率领的救兵畏惧段孝先,迟迟不敢进兵。结果城内弹尽粮绝,士兵死伤半数以上,最后能战者仅数百人,不得不出城突围,杨敷最后力战不支被俘。由于杨敷守城的出色表现让北齐觉得是个人才,依然想要任用此人。可是他守节不屈,最后忧郁死于邺。按杨敷的表现来说,不论战前还是战后,都可以称之为忠臣,朝廷应该予以嘉奖,追赠官职。可是北周朝廷却什么都没做,让杨素极为愤愤不平,因此连连上书要讨回公道。这样就惹恼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朝要斩杀杨素。杨素当时估计也是豁出去了,并不畏惧,反而破口大骂:“我保的是你这个无道昏君,也的确该死!”你别说,这句话居然合了皇帝的胃口,不但追赠杨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还封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渐地得宠起来。
  
  当然,中国从古到今文人不知凡几,如恒河沙数,像杨素这样水平的也是成千上万。如果仅仅是文采,杨素这人并不值得我们在这里提起他。杨素比文采更厉害的是他能打仗,不是一般的能打,而是极其能打!
  当时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最终完善了府兵制和胡汉合流的关陇集团建设。他灭佛兴儒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最终一举兼并了本来比北周强大得多的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可以说隋朝最终能够一统天下,还是宇文邕奠定的基础。就在宇文邕发起灭北齐的战役之时,杨素主动请缨,也要随军出征。杨素这样的行为我们很容易理解,他和北齐不但有国仇更有家恨,不积极要求参战那才是怪事。北周武帝挺理解他,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把他分配给了齐王宇文宪。这个宇文宪想必大家很熟了,就是此人救援不力使得杨素的父亲城破人亡。这次换杨素跟着他也没好到哪里去,一开始打得还不错,因为有功被封为了清河县子爵,食邑五百户,后来又被封为司城大夫。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北齐后主高纬率大军亲征,宇文宪居然吓得连夜逃窜,军队被齐兵一阵猛揍,损失大半。结果苦命的杨素没办法,只得亲率十余骑敢死队殿后,拼老命护得了宇文宪的周全。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奇怪,杨素一个文人出身,要说指挥指挥军队还情有可原,毕竟文人也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是现在杨素要跟敌人真刀真枪地白刃相击,他是如何做到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东汉末期以来的政治制度说起。
  前面已经说过,当时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盛行的都是门阀贵族制度。可是相对于安宁和平的南朝而言,民族相互仇杀、战乱此起彼伏的北朝所形成的门阀贵族势力,则是以强悍著称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所谓军事贵族,自然就要会带兵打仗。这些人从小就经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手下也均有自己的部属,像杨素就是带着部属上的战场。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虽然在唐朝门阀贵族的势力受到很大打击,但是当年军事贵族文武合一的作风却依然流行。因此,我们纵观南北朝和隋唐就会发现,其中的名将很多都是文人出身,却极能打仗。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读了几本圣人书,更多的是得益于从小受到的熏陶与训练。可是,这种现象却被后世所歪曲,结果由宋朝开始盛行什么“文臣领武事”,到明朝臻于极盛,隋唐时期“文武合一”的精神早已丢失殆尽。这样一来皇帝是安心了,可是这仗却越打越烂,中国的疆土也越来越小。
  话题拉回来,杨素逃得此劫之后居然一发不可收拾。隋唐评书里面形容隋朝的功勋大将总喜欢用一个词那就是“平南陈灭北齐”,这个词用在杨素身上真是极为恰当,一丝一毫都没有夸大。
  在隋文帝杨坚的精心治理下,统一北方的隋朝国力空前强大。在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朝终于发起了最后的统一战争。这次较量最终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归属,而杨素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时,晋王杨广出六合(今属江苏),秦王杨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今湖北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各路隋军合总管九十、雄兵五十一万八千下江南。杨素不但数次为隋文帝杨坚计划平南朝陈方略,并且在永安打造了一支史上空前的水军舰队。他所造的“五牙”巨舰楼高五层,高百馀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能载战士八百人,在中国的造船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素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善水战的北方军队打造成一支铁军,率千艘战舰纵横长江、往来无敌,将南朝水军扫荡一空,南朝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就统统葬送在他的手里。此时的杨素已经有足够的资格以水战名将之姿昂首排列在中国名将榜中了。
  腐朽的陈朝早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隋朝的斩首战略下,陈朝的首都建康一鼓而下,陈后主被俘,陈朝宣告灭亡。陈朝虽然被轻易摆平,可是并不代表分裂了数百年的江南人民就如此轻易地服从隋朝的统治。不久江南便处处烽烟,大规模暴乱起义此起彼伏,隋朝所任命的官员纷纷被杀。此时,善后工作又落到了杨素的身上。这工作说说容 易,可做起来却无比地困难。就拿当时一个叫高智慧的浙江贼帅而言,杨素从扬州追到永嘉,又从永嘉追到会稽,千里追杀,最终平定了这股乱军。可以说隋朝在数百年后最终能统一全中国,杨素是居功至伟的。
  随着隋朝统一大业的顺利完成,统一的中国对北方草原上突厥汗国的大反击也就势在必行。最终在开皇十九年,隋朝以汉王杨谅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分兵三路攻出塞外,与突厥人决战于草原之上,杨素也在此战中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每每与塞外游牧民族交锋,在骑兵方面多少会有一些劣势。强大的王朝往往会克服这个困难从而发展出强大的骑兵,无能的王朝却经常喜欢回避这个问题来发展一些以步制骑、以车制骑的歪门邪道,杨素面对突厥铁骑的时候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当时,隋朝通常的战法是战车、步兵和骑兵混杂在一起,然后四面摆放鹿角摆成一个大规模的方阵,骑兵在当中。杨素则完全废弃了这种保守的战术,他让手下的军队以骑兵为主,骑兵作为主力单独使用。当时的突厥达头可汗听说杨素这样干,高兴得跳下马仰天而拜,喜道:“天赐我也!”可见突厥人对隋军骑兵作战能力的蔑视。
  气势汹汹的十余万突厥骑兵杀过来的时候,才发现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像达头可汗想象的那样进行。上仪同三司周罗喉当即趁着突厥阵容不整之际,率领本部精锐骑兵逆袭突厥军,杨素也率主力随之掩杀。突厥人大败,达头可汗重伤逃走,死伤不计其数。此战一举打掉了突厥汗国的锐气,而后隋朝开始扶植突厥的启民可汗,使东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分庭抗礼。到了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杨素再次出塞进攻突厥,转战六十余里,对突厥人穷追不舍,终于在夜里只差一点点便可追上。杨素怕大军吓跑了突厥人,于是亲自率领两个骑兵和两个突厥降人悄悄地与突厥大部队并行,大军远远尾随。等突厥人驻扎的时候发出信号,让后面的大部队立刻掩杀,于是大破突厥,使得整个漠南突厥人都不敢有王庭。所谓“平南扫北”,杨素当之无愧。
  
  如此文武全才,真可谓是一时的人杰。可是一个人如果太过优秀,就很难不让君王顾忌。杨素是一个深谙政治斗争的政治家,为了不让君王疑忌,他在平时就表现极为大大咧咧。例如周武帝让他起草诏书,他才学极好,诏书让北周武帝看了很满意,于是对他说,“你好好干,不要愁没有荣华富贵。”而杨素呢,反而说:“我是不贪图什么荣华富贵的,不过富贵自己来逼我也没办法。”再后来仗着自己的才学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史载他“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可见为人轻狂到什么样的程度。可是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却每每在关键的时候决不站错队,例如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之前,杨素就和他勾结在了一起,作为其打手冲杀在前。到了隋文帝下一代争夺帝位的时候,杨素又早早地和杨广结交,为其夺得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政治嗅觉实在是一流。当然,能证明杨素眼光优秀的不仅仅是这两次,他一生中曾经看中过两个姓李的,李密最后成为隋末大乱里的头号反王,而李靖则成为大唐的不世名将,功绩尤在杨素之上。
  当然,不论杨素如何优秀,大隋朝终究是亡了,而且就亡在他一手扶植起来的杨广手上。杨素的儿子更是个空有野心而无能的废物,造反不成反被灭族。这两点使得杨素生平功绩被一笔勾销,成了不论是在史家还是民间老百姓眼中的白脸大奸臣。中国古代有所谓的“立德,立言,立功”,德行最重要,功劳不算啥。此种风气愈演愈烈,结果到了明朝就有皇帝直接禁止下面的臣子让他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理论是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杀兄逼父,所以比李世民贤明得多。和这些人相比,无论玩阴谋诡计还是沙场搏命都样样出色的杨素,实在当得起“英雄好汉”这四个字。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其实英雄骨又何尝会冷,冷得不过是国人灵魂中的那股英雄气罢了。
  
  (编辑 笔 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