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雾都孤儿中的南希形象【浅论《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的发展及其救赎色彩】
 

雾都孤儿中的南希形象【浅论《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的发展及其救赎色彩】

发布时间:2019-03-30 05:03:52 影响了:

  摘 要:南希是《雾都孤儿》中一个鲜明而独特形象,在她的身上交织着明与暗、善与恶、堕落与救赎的矛盾与对立,本文着重论述这一形象在作品中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并简要探讨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雾都孤儿 南希 人物形象 救赎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继《匹克威克外传》之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其早期创作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以曲折离奇的情节,诙谐多变的语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获得了不同时代无数读者的喜爱。狄更斯是一位塑造人物形象的大师,在本部小说中,他塑造了单纯善良的奥利弗·退斯特,懒惰猥琐的诺亚·克莱坡,诚实正直的布朗洛先生,狡猾狠毒的费金,纯洁美丽的露丝·梅丽,粗暴鲁莽的赛克斯等十多个人物形象。狄更斯的小说人物几乎都是“扁平型”的,这种人物塑造的模式,以不完全的人物性格为代价换取读者对人物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在效果上十分契合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喜剧色彩和道德教化的主题。然而这种塑造模式也常常遭到批评,如亨利·詹姆斯和爱·莫·福斯特就曾抱怨狄更斯笔下的这些人物缺乏“厚度”。实际上,即便是“扁平人物”,狄更斯在设计其形象时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如在这部早期作品中,他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特殊的“扁平人物”——南希。
  小说中的南希是一个重要角色,尽管着墨不多,形象却颇为鲜明,以至于有研究者认为,这个人物已经不属于“扁平人物”,而应归入“浑圆人物”的行列,尽管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就像福斯特说的,即便是那些接近“圆形”的人物,也不是“扎扎实实的,与其说他们是固体的,倒不如说他们更像泡沫”[1],福斯特的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作品中的南希形象很难说是多面和发展的,然而它仍然具有一个不断丰满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有意赋予其“救赎”的色彩,在牺牲与拯救的矛盾冲突中,使这一人物获得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南希出场时,作者借奥利弗的视角描述她和另一位女子“十分健康和热情”,“举止动人并十分随和”[2]这与诺亚·克莱波登场时的“笨拙”(32),费金登场时的“可厌”(59),赛克斯登场时的“凶恶”(93)等反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南希最初的形象并不清晰,但是却已足够说明,作者从一开始并未把她当作恶人去处理。南希形象的逐渐丰富发生在劫持奥利弗的两次行动中,无论在打探监狱的情况时还是被奥利弗认出以后,她都能老练地应付过去,这两次的行动,她不是主动的策划者,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她的身份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她不由自主地成为了罪恶的帮凶。教堂钟声过后的对话是小说对南希内心世界的第一次表现,当八点的钟声响起,南希突然预感到自己和赛克斯将来的命运,赛克斯执迷不悟的回答使她对这种预感越发担忧,发抖的双手和煞白的脸将其内心的恐惧表露无疑。奥利弗到来后引发的冲突激起了南希对自己童年苦难的记忆,这与前面的恐惧一起,促使她决心以死保护奥利弗不受狗和费金的伤害,在这次发作中,她第一次呼喊“全能的上帝”,并在此后规劝奥利弗参加抢劫行动时为自己的行为愧疚,然而就像奥利弗所看到的,“有一种什么力量控制着那姑娘的较善良的情感”(157),使得这一人物直到此时依然亦正亦邪。她的动机是复杂的,一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罪恶的,但是习惯、恐惧、卑贱的身份使她又无力自主自己的命运。与露丝·梅丽小姐的两次见面促使了南希形象的第三次蜕变。在这两个场景中,南希并没有像规劝奥利弗时表现出的对自己安危的担忧,而是一再地向梅丽小姐哭诉,她必须回到她所憎恶的生活中去,即便已经预感到不幸的归宿,但是出于对情人和旧日同伴的感情,她宁愿牺牲自己,放弃获得拯救的机会。小说最后用南希临死前的祈祷和早晨太阳的普照将这一形象升华,她的“善”已经刺穿了罪恶的污垢,她用生命的忏悔获得了灵魂的拯救。
  南希的形象从模糊到鲜明,从玩世不恭、亦正亦邪到自我牺牲和灵魂的拯救,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贯穿了一条“救赎”的主线。除人物命运的遭遇外,狄格斯有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加强这一线索。文中与南希密切相关的“钟声”的意象有两处,第一处出现在南希领走奥利弗的夜晚,此时的钟声意味着一种警醒,它使南希开始为自己和情人的命运担忧;在梅丽小姐家门口徘徊时,南希再次听到钟声,这时的钟声是一种鼓励,它促使南希鼓起勇气走进梅丽家说出实情。钟声对南希命运的改变至关重要,它象征着一种善的召唤和救赎的指引。同时,明与暗,光与影的渲染也是作家在这部作品能中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命运的重要手法。南希的形象出现时,大多伴随着幽暗的场景,在劫走奥利弗那个夜晚“漆黑而多雾……灯光极力挣扎也穿不透越来越浓、把街道和房屋紧紧包裹着的大雾”(118),这象征着他们的前途“阴森可怖”;她在偷听费金和蒙克斯的阴谋时,将自己隐藏在黑暗中;两次与梅丽小姐的会面都在夜晚,并且在伦敦桥的会面中有意选择了最阴暗的角落。早年的生活使得南希习惯了这象征着罪恶的黑暗,她本能地惧怕光明,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368)。直到她被害前的那个黎明,赛克斯进门熄灭了蜡烛,而此时的南希看见了窗外的微光,她下床欲打开窗帘,这个动作暗示着南希在内心即将发生的蜕变,不幸的是一些都太晚了。南希死后,新一天的阳光照耀在她的身体上,这一形象也至此彻底摆脱了恶的控制,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
  南希是《雾都孤儿》中一位令人惋惜的人物,作家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扁平人物”的限制,使其获得了某种延展性,进而将作家的关怀与同情加之于上,产生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也证明了福斯特的那句话“狄更斯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但却使人奇妙地感觉到了人的深度,可能是狄更斯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生命力使他的人物也颤抖起来,以至于他的人物借助他的生命,好像他们自己也有了生命一样。”[3]
  
  注释:
  [1]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02页。
  [2]狄更斯:《雾都孤儿》,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66页。本文以下凡引用此作品,均引自这一版本,不另加注,仅在引文后注明页码。
  [3]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02页。
  参考文献:
  [1]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2]宋蕾、莫玉梅:《魔鬼的仆从天使的化身——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早期的妇女观》,载《名作欣赏·下旬刊》,2009年第8期。
  [3]钱青主编:《英国19世纪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