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照应后文 [“宁可A”后无照应项考察]
 

照应后文 [“宁可A”后无照应项考察]

发布时间:2019-04-16 04:24:59 影响了:

  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中,“宁可”一般与“也不”组配、构成固定的句子格式,用来标记取舍句式。如:  (1)他们坚贞不屈,宁可死在狱中,也不向敌人低头。  (2)江苏一个企业破产后,职工们思想不通,宁可借钱度日,也不愿去劳动局领取救济金。
  在以上两例中,“宁可”引出“选定项”,为行文方便,本文用“A”来表示;“也不”引出“舍弃项”,用“B”表示。此外,“宁可”还能单独使用,即只带“选定项”(“A”),而其后无“舍弃项”(“B”)加以照应,为行文方便,本文将这类句子记作:“宁可A”句式。如:
  (3)现在走路不比太平时候,费用是估计不定,宁可多带些钱好。
  (4)不过,生这种病有它的快乐,有时宁可再生一次病。
  (5)有的消费者因怕再遭劣质家具之苦,宁可旧家具凑合用。
  (6)为了要一个都市户口,不少毕业生委曲求全,宁可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7)为做到生产、休假两不误,民工所在的厂家宁可多花钱、为他们预订或包下节前的机票。
  针对上述“宁可A”句式,一些辞书作了简单介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和《现代汉语词典》(2005)等。少数学者也对此类问题作过探讨,如周有斌(2002)等。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宁可A”后无舍弃项照应的情况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不过,在本文讨论之前,需澄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本文所讨论的“宁可A”后无舍弃项照应的情况,实际上指的是“宁可A,也不B”中“舍弃项”(“B”)未出现的情况。对于“宁可A,也要B”中的“B”,由于这个“B”为“目的项”,所以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第二,对于“与其B,宁可A”句式,虽然“宁可A”后也无舍弃项照应,但该句式是由古代“与其B,宁A”句式发展而来的,已成为固定句式,因此,本文对此类句式也暂不予讨论。
  一、“宁可A”后无舍弃项照应的基本情况
  1.1舍弃项的包含类型
  研究发现,在具体的语篇当中,虽然“宁可A”后无舍弃项照应,但舍弃项并未散失,它仍然包含在前后文语境当中。舍弃项在前后文语境中的包含有三种情况:一是“明示”;二是“蕴涵”;三是“隐含”。
  1.1.1舍弃项的“明示”
  舍弃项的“明示”(manifestation),实际上是指舍弃项以显性的方式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之中。不过,考察发现,舍弃项一般明示于“宁可A”句式之前的语境中,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否定词+舍弃项”构成的短语或句子被明示于“宁可A”句式之前的语境中。如:
  (8)认真查实每一个震情报告,不惊扰群众的生活,不干扰中央的工作,宁可自己少休息。
  (9)陈毅有专车,她也从不坐,宁可腆着大肚子每天挤着公共汽车上下班。
  (10)他的确是在生气,气自己没用,至今仍找不出那些伤害娃娃的人,气自己没有当场保护她,气自己让她受到这么多折磨。但他暂且压下心中的那股怒焰,挤出微笑。“娃娃,我送你回房,好不好?”“不好!”她拒绝:“我不要回去又做恶梦了。我宁可待在这里。”此时此刻,她就像是个任性的孩子。“为什么?”他不解。
  第二,一些具有否定色彩的词语如“放弃”、“拒绝”、“反对”等后带舍弃项,然后置于“宁可A”句式之前的语境中。如:
  (11)为了促成中国的统一,张学良放弃了做“东北王”的机会,宁可做国民革命军中第二把手的副司令。
  (12)爱国诗人谢枋得,坚决不屈服于元朝的统治,拒绝出任元朝官员,宁可绝食而死。
  (13)他们强烈反对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宁可承受巨大灾难带来的痛苦。
  第三,舍弃项由一些关联词语引出后,紧接着从反面对舍弃项的不合理性作出推论或说明,最后从正面引出“宁可A”句式。如:
  (14)假如太往西,就出不了树林,我宁可偏向南走。
  (15)因为吃苹果对我有害,所以我宁可不吃。
  (16)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给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
  需要指出,对于舍弃项被“明示”的“宁可A”句式来说,舍弃项直接显现于前文语境,舍弃项与选定项之间构成“正反对立”的关系,说写者在肯定选定项的同时,必然会对舍弃项加以否定。基于这个原因,对于该类舍弃项的处理,说写者往往将其都置于一个共同的语用环境——“表否定意义的语言框架”之中。如例(8)、(9)和(10)中的舍弃项均处于否定副词的后面;例(11)、(12)和(13)中的舍弃项都置于表否定意义的词语(“放弃”、“拒绝”和“反对”)之后;而例(14)、(15)和(16)中的舍弃项则处于一个否定性的推论或说明之中。
  1.1.2舍弃项的“蕴涵”
  舍弃项的“蕴涵”(entailment),是指舍弃项虽未显现,但可以直接从一定的语境中推导出来。如:
  (17)只嫌轿子走得不爽,宁可下了轿子自己走。
  (18)女人有一种较男人优越的常识,因此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我总是宁可信赖女人的判断。
  (19)为满足农民对化肥、农药的需要,他们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宁可高价进、低价出,每年仅化肥一项就向农民让利10万元。
  (20)从岳父家回来,梅子的心情很好。她咕咕哝哝:“你知道我爸多么喜欢你吗?他想你,只是不说……”这显然是不实之词。她故意说父亲而不说母亲——岳母才真是爱护和关心我。我宁可相信梅子所有良好的品性都是从母亲那儿继承的。
  在以上四例中,舍弃项虽未显现,但听读者可依据划线部分所提供的信息将其推导出来,即“坐轿子”、“信赖男人的判断”、“低价进、高价出”和“相信梅子所有良好的品性都是从父亲那儿继承的”。
  需要指出,对于舍弃项被“蕴涵”的“宁可A”句式来说,舍弃项可以通过语境提示语直接推导出来并加以确认,因此,对于该类舍弃项的处理,说写者往往通过设置语境提示语的方式,“直接”将舍弃项提供给听读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