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_新课标课程标准2018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_新课标课程标准2018

发布时间:2019-04-18 04:31:12 影响了:

  摘要:语感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有机体,它包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如何进行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第一,反复朗读吟诵;第二,利用揣摩比较;第三,借助语文知识;第四,诱导联想和想象。
  关键词:语感;和谐感;联想和想象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感的教学及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有具体要求的。有人认为“语感是语文的支点”,还有人认为“语感训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都说明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语感的含义
  什么是语感呢?我认为,语感是语言文学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文直觉的感知、领悟与把握的能力,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一言以蔽之:语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是在人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信息交流实践中,对词语、句子的含义、情味等有了认识,通过反复的实践、认识,在脑子里形成了牢固的联系系统,只要遇到一定的语言文字信号刺激,就会不假思索地感知词语、句子的含义、正误和情味,这也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
  语感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有机体,它包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
  分寸感指对语文合乎规范、合乎逻辑、合乎情境的感受能力。这是语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原稿上写的是“终于这事情消灭了”。为什么要这样改?是因为原稿的这句主谓搭配不当,改为“流言消灭了”就合乎语法规范了。
  和谐感是指对书面材料(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达上的生动流畅的感受能力。和谐感又可分为多样统一感、相宜感和生动流畅感三种。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雄伟壮丽的北国大雪作了极为生动的描写:披雪的群山,犹如蜿蜒的银蛇,回旋腾跃,姿态雄劲;铺雪的高原像巨大的白象在驰骋狂奔,气势磅礴。由于大雪飘飞,群山和高原与天宇连成一片,仿佛要与天公比个高低,诗人以动写静,动与静搭配得当,给人一种搭配相宜感。
  情味感指对文章流露的情感,对文章质地和文章气势的感受能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对父亲的背影作了极为细腻的描写。这段描写,令人想见父亲攀登车站月台时,那咬紧牙关用力的面容,想见他疲倦的神态,还可以想见儿子在时刻注目于父亲情态,从中体味到深切的父子之爱,这都给人以柔婉细腻的文质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语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带来了对语言文字学习、理解、接收乃至发表的全面性,因此,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语感教学。
  二、如何进行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1.反复朗读吟诵
  学生对语文内涵的理解、作品感情的把握、语文妙味的领悟,都必须通过朗读吟诵来领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对“百草园”一段的景物描写文字,不仅景物优美,而且洋溢着生活情趣,不通过反复朗读,仅只分析里面用了什么词语和修辞方法,体会是不深刻的。
  2.利用揣摩比较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篇作品只读一遍,未必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比如,这两个句子:“几千人的眼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教师走上讲台,扫了大家一眼。”句中的“投”“扫”二字都有“看、望、瞧”的意思,但在这两处句子里,就不能用“看、望、瞧”中任何一个词来代替“投”“扫”,也不能把“投”“扫”互相调换,这就得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比较,才能发现用词的妙处,从而达到“意会”的境界。
  3.借助语文知识
  语感的培养也要借助语文知识,可以及时将学生对语文感受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提高感受语文的自觉性。《老山界》中有这么一句:“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这个句子里的“生怕”不能改为“怕”,“不准”不能改为“不要”。为什么?因为这两组词的表达程度有差别,运用程度较深的“生怕”和“不准”,才能更好地表现红军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如果能进一步告诉学生,很多词语都可以采用换用同义词的方法来比较表达效果。同义词的程度、范围、语气、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总是存在差别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可以借用同义词来比较。学生受到这种语文知识方法的指导,认识上就会有一个飞跃,以后就会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语言。
  4.诱导联想和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特别是在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时更应如此。比如,学生学过碧绿、翠绿、浅绿、深绿等形容词,如果他们对每个词绿到什么程度弄不清楚,脑子只有“绿色”的概念,就很难有语感。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类词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词所表现的状态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概括的东西变为具体的形象并在脑子里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对某个词语有具体的感受,从而产生语感。
  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品味—探索一品味”,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语感能力,才能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颜单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