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

发布时间:2019-06-17 04:21:49 影响了:

  【摘要】 语感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中的地位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时,加强语感的训练。通过语感训练技巧、方法达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语感 技巧和方法 联想和想象 语文教学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19-02
  语感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和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感”的地位大为提升。并且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在课标中多次提到“语感”,“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等。语感地位的提升令人瞩目,究其原因,是语感固有的文学意义、以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华与“语文素养”的新理念的融合。同时,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无庸讳言,语感的综合性、情感性、形象性和语文素养的特征的高度吻合,从而使语感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语感这么重要,因此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有以下这些做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1 教师要明确语感的概念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对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
  对学生而言,其一是敏锐的感知。因为感受语言的心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如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节律明快、意境优美中感受到热爱春光、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调。其二是直觉的思维。语感是靠直觉思维,一般不依赖分析思维,有些人读诗,并没有用事理分析的方法就能敏锐、准确地发现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精妙,耐人寻味,而是在直觉思维中获得的。
  2 教师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2.1 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所以,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第一:把握重音。“重音”要讲究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其中感情重音最重要,它可以使朗读的内容丰富、充满生气,而且富有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烈的情况;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如在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段前一句就要轻读,后一句就要重读,要读出诗人只身悄悄离开的情景,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惊动,走的时候更不曾打扰了谁。这是作者不愿意扰乱康河的恬静与美丽。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隐寓着内心的骚动和不安,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停顿要恰当。如“停顿”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对“周—总—理—”“想——念——你——”时就要读出停顿,通过朗读停顿让那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表现人民热爱总理的深挚感情同时也读出作者那种对周总理无限怀念之情。第三,,语速要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四,语气要合适。如朗读《出师表》一课时,就要把诸葛亮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表现出来,语气要沉痛诚恳。第五,语调要抑扬顿挫。语调要讲究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如读诗要使学生明白,像诗歌的朗读必须通过声调的抑扬,才能体会到诗歌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声韵之美;比如在读曹操的《龟虽寿》一诗时,我就通过录音机的范读来让学生把握抑扬顿挫的语调,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品味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移”的伟大抱负。
  2.2 用“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方法增强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要放声读,读的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而且读了以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意图,品位出作者的妙处。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因此为了让“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这种方法很好的落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第一:范读、领读、配乐跟读、自由读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感,我总是通过朗读示范指导学生朗读吟诵:教师带表情的朗读,可以正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然后再在领读、配乐跟读、自由读相结合的情况下达到应有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时,我先范读,在歌曲《高山青》优美的旋律中,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到美丽的宝岛台湾,带进神奇的阿里山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特别高,在学生的试读中都可以体现的极为出神入化。
  第二,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起来。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于委婉,假如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可以培养语感,是内隐学习的机制在起作用。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理解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山泉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而且理解了文章的韵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