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论激发军校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浅论激发军校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0:16 影响了: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军校学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问题。本文认为,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不断挖掘新思路,发明新方法,采用新手段。
  [关键词] 军校学员 自主性 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和认识客观规律的特有方式,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作和其他一切创造性活动得以实现的智力保证,而人的自主性正是获得这种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没有个体自主性的提升,创新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和科研就只能亦步亦趋的跟在别人的后面,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跨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军校学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问题。因此,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无疑是对自主性、创新性教育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如何激发军校学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呢?
  一、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1.“破”与“立”的统一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要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破除传统的教学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消除原有体制的束缚。“破”旧的同时还必须“立”新,否则教学工作就可能陷入一片混乱,甚至是停滞不前。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体制是什么?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地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破”是发展的前提,不“破”不足以为“立”开辟道路;“立”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最终只能在“立”中实现。“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现实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的自我否定,在否定中寻求突破,在辩证的否定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步发展与进步。这无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捆”与“松”矛盾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军校学员进入大学前一般都受过了9年左右的初级教育,尽管近年来初等教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为升学而教书的固有理念,教学方式也能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套。结果是军校学员的思想被捆绑得严严实实,只能在教员紧凑的授课中疲于来应付,甘心做知识的“仓库”,很少考虑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培养军校学员具有开放性思维,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如何为军校学员思想松绑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冲突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对深层次矛盾,不解决军校学员在初等教育中留下的后遗症,必然会增加高等教育的难度,甚至会使大学教学的努力付诸东流。但是高等教育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必须为初等教育的不足付出人力和物力的努力,这是当前教育的客观现实决定的。协调、解决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捆”与“松”之间的矛盾,实现教育全过程的连续性,并将自主性与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就必须把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看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发展的眼光、系统的方法处理好两者的矛盾。这对自主性、创新性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军校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上不断挖掘新思路、发明新方法、采用新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培养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教员职能的转变
  教员在教育诸环节中的重要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要完全以教员为中心。长期以来,教员的授课内容基本上就是军校学员学习的全部内容,军校学员在这个环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员准备了什么材料,他们就学习什么知识,知识的构成完全取决于教员的兴趣和视界。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让军校学员逐渐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来,真正体现军校学员需要什么,教员就讲什么。教员的作用要逐渐转移到给军校学员学习提供方向的导引,对学科内各种资源的合理建构,以及如何将军校学员所学与教学目标的统合上来。也就是说教员要做好宏观的调控,适时地调整军校学员努力的方向,把握素质教育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并根据军校学员的需要准备教案,帮助军校学员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尽可能地满足其对新知识涉猎的需要。教员要从具体的、微观的学习内容中撤退出来,把收集资料、翻阅图书的时间留给军校学员,让军校学员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教员也就有时间来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准,形成教员、军校学员同时学习、同时进步的良性循环。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员一个人不被打断地讲,几十个人听,一堂课的内容也就是教员将教案给军校学员转述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要让“一本教案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告别课堂,使教学过程不断被军校学员的问题打断,教员要力争放弃固定的教案,能够根据课堂的需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遇到新情况就解决新问题,让军校学员成为课堂的中心,以军校学员的知识需要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员的作用是不是被削弱了呢?当然没有。相反,这对教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员能够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把握好课堂探讨问题的方向与内容,调动军校学员参与探讨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员还要在课堂上对军校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必要的解答。军校学员也会从被动的学变成乐于学习。
  3.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师生的顺畅交流,容易形成军校学员有问题不想问,教员也不清楚军校学员是否听明白的恶性循环,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转变。毋庸置疑,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培养军校学员自主性和创新性方面,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1)思维定势的打破
  解放思想历来都是获取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关键,思想僵化就很容易陷入固定观念的反应之中,这里的思维定势就是指不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军校学员的“置疑”精神。没有置疑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高中阶段教员的绝对权威造成军校学员置疑精神的严重缺失,必须在大学教育中重新培养起来。思维定势的打破将使军校学员的思想更活跃,发展道路更开阔。打破军校学员的思维定势,让军校学员丢掉教员这个“拐棍儿”,帮助军校学员改变为考试而学习、为升学而学习的观念,使其尽快走出高考之后奋斗目标的“真空期”,树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这就为以后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是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重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的动力。传统教育对于求知欲的作用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把它看成是学业上孜孜不倦的动力来源,但是传统教育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军校学员的求知欲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兴趣无疑是求知欲的重要来源,没有兴趣作为吸引,学习的欲望就很难贯彻始终。不断设置疑问场景、引导军校学员置疑和思辨、鼓励军校学员提出疑问、肯定军校学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等,是激发军校学员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3)平等、民主型学习氛围的营造
  戈特弗里德.海纳说,教师只有促进他的学生的任何创造力,才会在他的班上倡导一种和谐、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设置非此即彼,非对就错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设置其实就是剥夺了军校学员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军校学员就会丧失寻找不同答案的兴趣,对于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形成很不利。要在承认军校学员性格和兴趣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军校学员都能在教员的指导下拥有同等的参与和表现机会,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意义,师生在课堂上有时候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得军校学员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于实践,这就增加了创新的可能性,因为自主性和创新性都是要通过军校学员的具体实践来体现的,没有实践的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发散性的问题设置。从心理学角度说,思维活跃是创新的前提,积极的思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所必不可少的过程。用发散性的问题打开军校学员的思维空间,带领军校学员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形成军校学员自己认识世界的兴趣、方法与手段,使得军校学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知识点带动一个知识面的学习。军校学员就能通过这种发散性的问题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点,并进而扩大其学习的领域,这个时候军校学员学习的范围就远远地超过了教员给定的书本范围。不同的军校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不同会有很多不同关注的焦点,这将优化军校学员的思维品质,开放军校学员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军校学员的创新精神。
  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只能在不断挖掘军校学员的潜力,不断的激发和磨练中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一贯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员乐教、善教、创造性的教,才能在军校学员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必须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应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煤炭高等教育,2001,5.
  [2]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2005,9.
  [3]陈立斌,李妙辉,南锋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几点思考.交大新闻网,2008-03-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