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积极 尊重 有效: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基本原则_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积极 尊重 有效: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基本原则_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2:44 影响了:

  摘 要:教学监控原则是教学监控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监控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从目前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其教学监控应遵循以树立积极的期待观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发展着想的积极性原则,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实行人性化教育为突出特征的尊重性原则,以讲求监控的有效性和尽量减少为监控而监控为突出特征的有效性原则。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监控;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吴晓义(1962-),男,吉林省长春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8-0004-03
  教学监控既是职业技术院校每天都会发生的常规性活动,又是最能反映教师教育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高难度工作。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不同,其所采用的教学监控方式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同。作为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教学监控固然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但是为了保证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了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益,它还是应该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要求。教学监控原则即是教学监控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作为联结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监控工作的桥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监控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一、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监控过程中,应该树立积极的期待观,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和与学生交往,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着想,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帮助,他们都能成为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所谓积极的期待观,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看待学生的积极态度。它认为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它深深地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烈的独立性和自尊心,不愿接受任何人的摆布和驱使。它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热心的帮助和支持。
  在教学监控的积极性原则中,还包含教师必须树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并在课堂活动中真正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因为只要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课堂民主,就不可能真正引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贯彻积极性原则,需要教师注意如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排除头脑中的“理想学生”形象。在职业技术院校坚持教学监控的积极性原则,首先要求排除头脑中“理想学生”的形象,不要总是把现实中的学生和理想的学生形象作比较,不要张口闭口“你这一点不足,那一点不够”,或是“你应当怎么办”。因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在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个现实,如果总是以过去的学生如何如何来与今天的学生进行比较,必然会得出今天的学生没法教的结论。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不但必须要教,而且还要把他们教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学生存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没有存在的理由。在职业技术院校坚持教学监控的积极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悦纳自己和形成能够学好的自信心。一个人喜欢自己,亦即自我宽容,是精神健康的最基本条件。而对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饱受挫折的职校生来说,只有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形成能够学好的自信心,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所言:“问题不在于具备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运用业已具备的条件。”
  二是不要当众训斥学生。对一些麻木不仁,缺少爱心和教育常识的教师来说,当众斥责学生是家常便饭,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在学生看来,此事却非同小可,足以激发其极端行为。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在同学面前保持颜面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不论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不要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颜面。即使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人在场,也不能训斥学生。至于在其他同学面前训斥学生,结果会更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会决心对老师以牙还牙,而且还会对全班同学进行报复。而下决心报复老师的学生对班里其他学生的影响绝非建设性的,在几乎所有场合,都会采用破坏性办法去一争雌雄。有关调查表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因师生对立引发的恶性事件的数量呈明显上升态势,其中有些是学生以暴力对教师的训斥进行报复导致教师伤残,有些是学生因承受不了教师的打击患上心理疾病,甚至用自杀结束生命。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诫我们,教育无小事,粗暴地对待学生无异于杀人害命。
  三是杜绝在教室发号施令。在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要求、命令往往多于引导、劝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倘若教师在课堂中大声嚷嚷“静一静”,整个班级却仍然静不下来,那不是学生们不好,而是“静一静”的说法不妥。为什么“静一静”这个说法不妥呢?因为这是一个命令句。命令是自上而下传达的,是竞争原理环境中的用语。教师大声喊“静一静”,可是学生们仍然吵闹,那是他们故意那样做的。他们认为,“我们若是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就输了。我们要证明我们比老师强”。倘若你开始发怒了,学生们也许会安静下来。但他们之所以安静下来,并不是因为你赢了,他们会对你嗤之以鼻,“这么一点小事就发怒,简直是笨蛋”。他们会因为胜过你而心满意足。因此,教师应试着运用商量的语气,如“大家能不能静一静”等。如果这时学生听进去了,便很有可能安静下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说:“谢谢大家的合作。”如果学生听不进去,可以稍等一会,然后继续同学生商量,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但是需要注意,当教师用商量的语气同学生交谈时,他们也许会故意不从,看教师如何反应。这时教师如果又是暴跳如雷,硬是要压服他们,他们就不会再信任教师。这时教师需要自我克制,耐心等待一会,一般来说学生们很快会安静下来。因为学生们看着教师沉默不语,等待着他们安静下来,他们也不会好受的。有道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只要教师能真诚地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而服其管。
  
  二、尊重性原则
  
  尊重是人的自尊需要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自尊是指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这种需要与追求如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自尊在个体生命发展,特别是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其身心发展、学业成绩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自尊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及学校教育对学生自尊感形成的影响,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尊重性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这一原则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贯彻执行。在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看来,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是学生的本分,“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的说法是近乎真理的教育信条。
  虽然自尊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潜能或固有力量,但决定这种力量得到发挥和施展的主要因素却是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的漠视学生自尊需要的教育观念和氛围,很容易使学生因暂时的学业挫折而丧失个人成功、成才的信心,进而由想象中的失败者,变成真正的失败者。鉴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教师注意如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如何改正错误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学监控中贯彻尊重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如何改正错误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美国是最早对自尊进行系统研究的国家,也是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尊重性原则最好的国家。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对自尊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将自尊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美国的学校,教师决不打击压制学生,不讽刺挖苦和使用侮辱性语言。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低调处理,擅长使用选择性问话,比如:“你是愿意马上停止和你的邻座讲小话,还是坐到窗边单独的课桌上去?”这种做法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把如何改正错误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因此避免了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训斥的低下地位。在美国的学校,基于尊重性原则,学生中不设班干部,杜绝了在学生中划分等级、滋生权力的思想。如果发生了什么冲突,教师鼓励学生有话放到桌面上讲,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心平气和地进行辩论。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时时不忘给学生保留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愿望,协助学生做他们喜爱做的事。这就是美国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土壤,也是学生今后不论在什么领域工作,都能发挥其自主创新精神的源泉。
  二是实行人性化教育。尊重性原则是对人性化教育的呼唤,它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有人是尊重的前提,只有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的一方,为学生着想,把学生的特殊性摆在最重要、最显赫的位置上,教育要走近人、关怀人、感召人的愿望才能真正实现。实行人性化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需求、有自我主张的不同个体,就是要让学校的每块砖、每堵墙、每棵树、每条路都富有人韵味、人情味、人性味。从这个视角看,尊重性原则追求的是对人性本质的关爱和教育的主动精神。这种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升华,也是教育要驶向人自身智慧潜能开发的一种期盼和追求。
  三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策略。遵循尊重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策略。当外界评价发生偏差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智慧选择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回避、升华等来应对目前的不利局面,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学生进行旨在提高其自我监控能力的元认知教育。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份: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和活动目标;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意识地进行监视和控制;借助各种手段检查自己的行为结果;采取补救措施改进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等。
  
  三、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正常、高效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监控时,必须讲求有效性原则,不能为监控而监控,更不能因为监控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如果能通过眼光、触摸、手势和身体接近等方式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就没有必要中断讲课去大张旗鼓地教训学生。
  当然,教室里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当学生的捣乱行为时间比较长、比较危险或对课堂造成了严重干扰时,教师就必须直接阻止这种行为。由于教师的直接纠正行为本身就是干扰性的,所以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使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贯彻有效性原则,还需要教师注意如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忽略细小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教师不应该对所有的问题行为都进行干涉,因为这种干涉可能比问题行为本身还具有干扰性。对一些比较小的问题行为,最好是推迟行动或忽略该问题。例如,一个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并不小心把书掉到了地上,这时教师应该在不扰乱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情况下,等待学生自己把事情处理好。因为这只是学生个人的违纪行为,并未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即使个别学生的行为,如两个人的小声低语,暂时分散了集体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转到了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不必做出什么反应。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回到听讲上来了,再去追究只能适得其反。
  二是巧妙地阻止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当小的捣乱行为反复发生或变本加厉有蔓延的威胁时,教师就不能忽视了,他必须采取行动果断制止这种行为。如果这种捣乱行为没有严重到需要调查的程度,教师就应该尽可能迅速地消除它,而且不要打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消除这种捣乱行为,可用眼光接触、手势和身体的接近等技巧。当教师眼光的示意已经成为学生能够领会的一种处理方式时,教师只需扫一眼学生,就能使他们上课专心起来。眼光接触对定时监视课堂的“在场”教师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知道教师一直在监视课堂,当他们要捣乱时就会看看老师是不是在盯着自己。这对老师来说,就很容易通过眼光接触来打消学生捣乱的企图。当学生离教师很近时,比如说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触摸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轻轻地拍一下学生,也可能再加上指书的手势,用不着言语表达,就传递了要学生注意听讲的信息。这些技巧可以使教师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引起捣乱学生的注意,进而消除捣乱行为。
  三是简洁、坚定地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在必须直接纠正学生捣乱行为的时候,教师应以简洁、坚定的语气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如“×××,注意听讲”或“××、××,看这儿”。如果清楚明白的课堂规则已经建立起来了,教师可以通过简要地向学生提醒这些规则来达到纠正他们捣乱行为的目的。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期间,当课堂里变得吵吵闹闹时,老师不是点出捣乱学生的名字,而是说:“同学们,你们的声音太大了。要记住只谈论与作业相关的事情,而且说话要轻声点。”与其他直接干涉的方式一样,规则提醒应该简洁、坚定。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对学生眼下的问题进行细节描述或数落学生过去的不良行为都是没有道理的。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会把老师置于与学生对立的境地,会直接对老师的可靠性产生威胁,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可能受到影响。教师最好直截了当地表达他们想要学生怎么做,并把希望学生遵循什么的期望传达给学生。但如果教师加上了威胁,如“好好做,否则......”,这不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是否会遵从心里没有十分的把握,也意味着学生要进行权力的抗争。
  
  参考文献
  [1]E.Schneider (1996), Giving Students a Voice in the Classroo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pp.22-26.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6页.
  [3]赵有棣.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第70页.
  [4]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J].教育研究,2003(1).第29页.
  [5]鲍承模.品德教育:从学会尊重开始[J].教育发展研究,2001(6),第32页.
  [6]张向葵,吴晓义主编. 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272-275页.
  [7]N.Winitzky(1992),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Thinking about Classroom Management: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rospective Teachers.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8(1),pp.1-14.
  [8](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223页.
  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FJB011590)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