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走出师训误区 提升师训实效】走出人生误区观后感
 

【走出师训误区 提升师训实效】走出人生误区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7:00 影响了:

  一、教师培训的误区      误区一:对事不对人。主要表现在培训目标关注教师的学历、学时和技能等级,而不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导致了师训工作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
  误区二:重测不重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愈来愈高,对每一项技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尽管技能检测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都未能按要求检测。同时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工作也难以有效进行。
  误区三:重教不重学。表现一,培训学校或教师操纵教学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师的选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到培训结果的评定,受训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选择的自由。表现二,培训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教学技能还不如一线的教师。表现三,不关注培训学员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方法、时间安排等。
  误区四: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培训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且陈旧、空洞,难与实践结合,学员普遍感到没有应用价值。
  误区五:能上不能下。表现一,是自身培训能上不能下,乐于参加上级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愿深入课堂向一线教师学习。表现二,是教师培训能上不能下,培训远离一线的教学情境,变成了空洞的说教。表现三,是课堂教学规定了师生的活动范围。讲台是教师的专属活动区,教师也不愿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与学员共同分享乐趣。
  误区六:重计划内培训,轻计划外培训。多年来,师训工作都在按计划经济的体制在运转。从学历达标到技能训练,再到今天的新课程培训,各地进修培训几乎是一个步调,一个模式。培训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培训对象的学习需要。
  
  二、走出误区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明确培训目标。人本主义者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之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倾向。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国以知识为中心,以应考为目的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是教育工作的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应尊重人的个性。由于人所具有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同,受教育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的。况且,接受培训的教师都是成人,世界观,人生观已走向成熟,对现实问题和各种理论都有自己的思考,他们不迷信权威,更不喜欢强加于人。尊重个性就是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需要,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大选择性的培训,就是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就是要对培训结果进行个性化评价。
  其次,依靠主体参与,激发人的潜能。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离开主体参与,师训就象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毫无意义。依靠主体参与,激发人的潜能,就是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探讨培训模式与方法,让学员参与到培训中来,亦生亦师,与教师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存、促进入的发展的教育。当今社会,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质量与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提出了学习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关注一个人知识的多少,更关注知识的质量,以及一个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生存质量与发展水平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所以师训还是要“授人以渔”,使教师具备职业专业化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紧跟时代,选择培训内容。笔者以为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
  
  1、专业性。这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包括教育、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能性知识;
  2、背景性。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打破了时空的界线,现代社会对教师知识结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学科的限制,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基础性、程序性的知识,否则,不仅回答不了学生捉出的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3、技术性。技术性知识是教师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说学校里最应该教的学科有两门: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考。教师如果不掌握本学科的学习策略,不会运用现代学习手段,未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无论过去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贴近生活,更新培训模式。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培训群体,具有主体意识强,知识面广,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强,工作繁忙,实践性强,团队合作要求高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除了常用的传授式、示范式等培训模式外,采用下列培训模式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1、互动参与式。这是充分尊重学员学习的主体性,相信学员的知识准备和行为能力,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培训方式。动的方式有自动、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动的内容可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只要教师组织得好,就能使人人参与,个个受益。
  2、自学指导式。学习化社会中自学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是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掌握学习策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就是在工作中通过自主学习而逐渐成为名师的,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学习什么、从何人手?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计划性,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指导自学,应让学员有目的、有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内容,知道运用学习策略,通过自我监督、控制,达成学习目的。
  3、小组互助合作式。这种模式可以在集中培训的时候使用,但更多的是在工作期间,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或学校间,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互助合作式探讨,实现资源共享,与团队一起成长。
  4、专题报告式。这种模式可以在集中培训时使用,更适宜在校本培训中使用。可用一事一讲的办法,针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理论问题或操作问题,精心设计、灵活安排针对不同群体的专题报告。
  5、课题研究式。课题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自设课题、申请课题、参与学校课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独立或合作性质的课题研究,以此促进自己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依据实际,改进培训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个性地学习”,这为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提供了启示。
  1、问题引导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带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针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学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首先,应注重从教材中、现实中、学员中发现、提炼问题;其次,要创设情境,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不仅善于思考问题,更要善于发现问题,有探讨问题的激情;第三,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让问题成为教学的障碍。
  2、案例分析法。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新性的案例,让学员分析、讨论,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这样,既有利于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对学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示范性,有利于学员对照案例,反省自我,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运用这一方法,首先,应精选案例,提高案例的含金量、说服力;其次,由表及里,层层剖析,逐层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第三,引导学员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通过发散、联想、改编案例、对照自身、各抒己见,从实践中寻找案例的影子。
  3、反思指导法。这是通过引导教师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方法。指导反思应明确反思的内容:教育观念与行为是否一致,教育技术运用是否得体,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教育目的是否实现。其次,应寻找反思的结合点,把培训内容和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起矛盾冲突,形成反思的焦点,第三,寻找解脱的答案,别让教师陷入反思的苦闷不能自拔。
  4、资源共享法。指培训过程应打破严格的师生界限,充分发掘学员中的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同体,供全体师生分享。受训学员中有许多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并不在培训教师之下,其实践经验比培训教师更丰富、更新鲜,更容易被学员接受。因此,相信他们的能力,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种办法是,引导学员课内互动,把自己的观点、办法、案例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供大家分享;一种办法是,结合培训为个别术业专攻的学员设计小而实的专题,让其理直气壮地充当培训教师的角色,还一种办法是,引导学员利用课间或课余休息时间,自由组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学员最具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得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实效,加强培训管理。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管理层面多的复杂工程,有序的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否则,培训流于形式,得过且过。
  首先,应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系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培训纳入管理的重要范畴,把师训同教师聘用、评职、晋级等方面联系起来,加强对教师的有效管理。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业务管理,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既有培训过程的记载,也有培训结果的认定。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把培训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范围。教师也要为自己制定培训计划,自主学习是教师自我培训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其次,应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选拔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能胜任师训工作的专业队伍。其次,通过从高等院校聘请专家、从一线教师队伍中、从社会其它行业中选拔学有所长的兼职教师充实师训队伍。第三,发掘培训学员中的教育资源,通过师生角色互换,完善、补充师训队伍的不足。
  再次,对培训信息资源的管理。培训的信息资源有三类,一类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机构,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矾定的计划性培训内容,一类是从包罗万象的信息网中、从地方教育实际中筛选的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信息,一类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活动而产生的教育信息。三类信息都是培训的宝贵财富,培训学校应建立自己的培训资料库,综合利用三种资源,通过网络、讲义、言语交流等方式转换成学员的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
  最后,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与管理。培训结果是各级管理者和学员都很关注的,对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学员对培训的态度和学习的热情。培训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表现为培训证书是否合格,培训资料收集是否齐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学习的实际效果。目前,对教师学习的实际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与管理,应调动学校和学员参与评价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考查教学实绩、读书笔记、经验文章等认定学员自主培训的成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