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探索与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探索与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9:48 影响了:

  能否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关键是由学校的条件、学科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特点及学校办学理念来决定的。但由于市区、县区、农村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使得众多学校对整合的理解及操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郑州市从2001年开始,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即,在条件中等的部分市区学校及县城学校实施以课程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在市区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实施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模式。根据在这五年各学校的实施条件及实施理念,这两种整合模式又分化为几个层次。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两种模式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以课程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研究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创设情境,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容量,高效率,能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针对县区学校的特点,该模式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该层次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结合自己学科特点,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通过教学课件或积件(包括直观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展示、问题情境、动画演示、知识检测、知识拓展等模块),进行知识的传送,使学生获得某些知识的感性认识,以适合所有的学科教学。目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尚未完全开设,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因此,这种层次在农村学校较为流行,且教学实效性较好。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通过互动式的问题讲座、讨论等,能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交流平台,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如,在郑州市金水区、新郑市等县区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能正常开设,学生具备打字、上网等基本信息技能,校园网建设较为成熟。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在学校网站的BBS、局域聊天FICQ、郑州市教育博客这三个平台上开辟专栏,并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使他们可以针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疑难问题、与同学和家长的沟通障碍等进行交流。这样,教师也能够超越课堂的限制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该层次适合网站功能较为完善的学校或已开通远程教育的学校实施应用。
  3.信息技术作为分层教学工具
  郑州教育信息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心,尤其是市区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资源的选择,通过其中的测试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进行自学,对一些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消化,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教师可利用软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和辅导;可根据教学情况随机组卷,制定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测试;可适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软件实现的动态报告分析,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等六所小学,教师运用“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这套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娱乐性的教学形式的教学软件,及时地开展学习评估报告,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科的教学,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该层次广泛实施于郑州市各县区学校,从实施的情况看,其发展的空间仍很大。
  
  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研究
  
  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其教学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享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了各种能力的培养。
  1.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组织的工具
  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环境建设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建立立体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通过视窗超越书本。该层次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具体操作是:课前教师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并尽量做成主题资源网站,赋予学生在资源环境中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浏览的权利,开拓学生选择与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这种层次的特点是:适合所有学科;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式的、开放式的,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能与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就是资源的组织者、引导者,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能力与资源组织能力;学校需要构建网络及多媒体环境。
  2.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再生成的工具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信息的分析能力,那么,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加工能力呢?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来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再生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如,在每年组织的电脑制作评比活动中,大量作品都来自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作品中大都体现了学生对资源进行筛选的扎实基本功,对文本、图形、视频等信息的再生成能力,以及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工具软件进行资源的组织与呈现的能力。
  这种层次需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关注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整个过程,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帮助,结合学生的选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因此,该层次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电脑制作活动等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被广泛地使用。
  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探究学习的工具
  协作探究式学习,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仅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但是,每一学段的班额都比较大,造成有些课程的设置也不是很合理。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郑州市挑选了技术与设备都很先进的学校作为研究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协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在该层次的整合中,郑州市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组建好学习小组、营造好任务情境、设计好学习过程、组织好生生间的互动及作出恰当的反思评价,即综合了如前所述的所有模式。所以,该层次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教师或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态势看,其研究价值是比较大的。
  
  实施效果
  
  尽管各模式、各层次实施的教育环境不同,实施对象、操作对象也不同,但实施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改善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评价形式,增大了师生交互范围,扩大了知识容量,拓展了学生的获知途径,培养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系列因素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