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困境与出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困境与出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9:23 影响了: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它是在总结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课程评价制度。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对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制、规范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行为,使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自2010年1月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业水平考试。为深入研究学业水平考试实施一年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决策建议,课题组近期对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类整群抽样法,从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吉安等6个市,随机抽取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各一所,共12所学校。调查对象包括两类:一是高中教师与管理人员(以下统称为“教师”),涵盖了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二是参加过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中学生,既有文科班的学生,也有理科班的学生。问卷为自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调查问卷(分教师与管理人员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问卷包括“对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意见”、“对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改革的意向”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的关系”三个模块的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1份,回收有效率88.1%),最后将收集的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依据“访谈提纲”与有关中学的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在自上而下教育行政系统紧锣密鼓的部署与管理下,江西省各地和学校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例如,学业水平考试保证了国家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作用更加明显;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施对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业水平考试也促进了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和高考方案的不断革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学业水平考试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社会氛围营造、师生观念的转变、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难。
  一、 现行学业水平考试所面临的困境
  1.思想认识偏差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陷入边缘化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52.7%)对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认同度不高,学业水平考试并未如我们希冀的那样对普通高中教育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师生(45.3%)认为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对抑制“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克服偏科现象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学校对学业水平考试不够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不少人认为学业水平考试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影响不大,较多师生把学业水平考试完全等同于以往的高中毕业会考,认为即便学生不能通过考试也无大碍。因此,不少学校只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考试,使得学业水平考试成了一种形式化、走过场的考试。其二,教师尤其是学生对考试产生反感甚至排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师生的教学、学业负担比较重,学生考试的名目繁多,这就使得教师尤其是学生对过多的考试产生反感和排斥,不少人指责学业水平考试 “劳民伤财”,把其看作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累赘,是一种“低水平重复考试”。
  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学业水平考试在很多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考试的地位与作用陷入边缘化。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不少人都建议取消学业水平考试。
  2.监管工作不力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平性受到挑战
  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改革的意向”这项调查中,近半数的师生(41.2%)对 “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改革诉求强烈。访谈中也了解到,由于不少地方对学业水平考试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考试组织工作存在缺陷,对考试监管不严,使得考试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舞弊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很多师生对此意见很大。
  可见,如何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遏制舞弊现象,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诚信度,保证考试成绩的可信、可用,使学业水平考试回归公平、公正,是当前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科目设置缺陷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调查显示,师生对“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呼声也比较高。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的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1科。然而,这种“全科目省级考试模式”的合理性却引发了部分师生的质疑,不少人认为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一些教师和学生(36.2%)倾向于把高考科目之外的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即文科、艺术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理科、体育考生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还有少数师生主张由学校自行组织部分学科的考试,其意图主要在于减轻学习负担与考试压力。另外,有些教师和学生(27.6%)认为考试内容也存在一定缺陷。如考试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有待加强,试题难易度的把握欠佳(大部分师生认为试题偏容易),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真实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
  二、 突破学业水平考试困境的路径
  1.提高认识――理性看待学业水平考试的“存”与“废”
  由于不少人认为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效果欠佳、作用不大,因而关于废除学业水平考试的呼声较高。其实,效果欠佳并非学业水平考试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学业水平考试的“存”与“废”问题。
  设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在于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高中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美好初衷却没有得到彰显。现在,不少学校和学生很“实际”,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不重视,马虎应付;有的学校从高二开始就分班教学,学生主攻高考科目,其他副课都得“让位”。看来,在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心目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充其量只能算是高考的装饰品,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产生的结果是,如果不与高考挂钩,就味同鸡肋,不受重视,进而衍生出考试组织、实施层面的问题;如果与高考挂钩,又会导致考试科目的重复,同时增加学生的负担,异化为“小高考”。这其实也正是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实效低下、备受人们非议甚至反对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取消”并非学业水平考试应走之路,改革与完善才是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理性路径选择。为走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现实困境,社会各界和学校必须准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定位,全面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一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标准参照考试(水平考试),它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还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积极推进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的整合,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高考改革配套进行,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让学业水平考试像高考一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敬畏。
  2.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鉴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加快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使其不断完善。
  一要加强考试内容的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修习程度的终结性考试,其内容改革或内容规范制定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包括内容领域或主题的一致性、知识深度水平适应性、内容主题中知识范围对应性、内容主题或知识点的平衡性等。此外,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着手制定各学科的学业标准,并严格依据各学科学业标准来命题。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从减轻考生负担的角度出发,建议采用文理科反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即11科目全部开考,文科生只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8科,理科生则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8科的考试。同时,要适度分散考试,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把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此外,还可允许每个学生多次报考某门考试科目,将最好一次成绩记入档案。
  二要强化考试的组织与管理。为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作用,各级考试组织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考试的规章制度,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命题、统一编排考场、统一施考、统一评卷、统一成绩管理。采取电脑报名采集相片等信息、实行与学籍对应一人一号多次使用动态管理的考籍管理办法、采取网上评阅卷办法,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坚持并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巡视制度,实行县与县交换监考,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权威性。同时,还应强化考试数据的反馈激励功能。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分设区市划定学生各科考试成绩等第,每年编制并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充分利用考试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学业评价、质量监测、教学反馈和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三要积极尝试考试模式的创新。我国的学业水平考试借鉴的是美国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美国的SAT与中学教学脱钩,每个高中生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报名参考,考试评价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但我们借鉴得很不彻底,目前我国各地推进的学业水平考试,不是SAT这样的综合能力考试,而是每门学科的考试。这其实与以前的毕业会考大同小异,只是将考试分割在高中不同阶段而已。
  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虽然这是针对高考制度改革而言的,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也可以依照“教考招分离”的精神,遵循自主教学、社会组织考试、高校自主招生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开发、管理等专业问题交由专业的考试机构独立地操作。学业水平考试不与中学的学科教学紧密挂钩,而应突出对中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评价。这样,在高校的招生中,就形成“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体系,而不是中学学业成绩看学科成绩、学业水平考试仍旧看学科成绩、统一高考还看学科成绩这种教考招紧密一体化、只注重学科单一评价的格局。当然,推行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由于学生和学校的选择空间变大了,对目前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权威无疑会形成挑战。
  3.积极试验――尝试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适度挂钩
  学业水平考试既有助于对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同时能为高考的多元学业评价改革提供基础信息。目前,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各省份在高考改革方案上都无一例外地赋予了学业水平考试一项举足轻重的新功能,即将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以至于学业水平考试被称之为“小高考”或“高考的首战”。
  随着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高校招生录取在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是大势所趋。所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当前,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严格、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在现阶段有必要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校招生录取适度挂钩。何谓适度挂钩?即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入毕业生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而言,可以规定考生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或者,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达到A级(或优秀)数量多的考生。此外,还可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允许在某些专业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科目提出等级要求。今后,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将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高考总分,实现学业水平考试与高校招生录取完全挂钩。
  总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及时总结试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才能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真正发挥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理想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赣教基字〔2009〕25号)[z].2009-5-8.
  [2] 刘决生.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10(3).
  [3] 杨向东,崔允�.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4).
  [4] 岳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
  [5] 雷新勇.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改革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8(8).
  [6] 朱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命题与成绩使用. 考试研究,2008(2).
  [7] 季芳.高中新课程评价制度的建构及探索――基于浙江省高中新课程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实践的思考.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
  [8] 雷新勇.我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问题及反思.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