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激趣、探索、深入、应用】 情景激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激趣、探索、深入、应用】 情景激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4:39 影响了: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充满活力的学习情境,启动学生的情感系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学习抱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将训练内化为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先导,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自我强化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生一起做比赛。老师说出一个数,问学生能否被2或5整除,学生计算并回答,计算速度比较慢。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数,老师判断,并很快就说出能否被2或者5整除。学生会很惊奇:为什么老师会说得这么快啊?此时,教师再揭示课题“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激趣,是为学生成功的学习搭建一架通向新知识的情感金桥。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乐学不疲,从而迸发出探索、创新的火花,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妙趣横生,且具有无穷的魅力。
  不下水者永远学不会游泳。在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学做科学家,动手去探索,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感性的直观经验,而且增强了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介绍“平方分米”,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面积。大部分学生到教室周围测量;有的学生认为测不了,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测量了一会,跑过来对老师说“有没有大点的……大点的……”他们要寻求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此时,知识的学习已经转化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渴求知识成为学生的强烈欲望。
  
  二、正确引导,激励创造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办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里的“再创造”就是指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照亮通向知识海洋的隧道,领略了数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其和谐发展。例如,教学“分解质因数”时,先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交代几条游戏规则:①写出两个数相乘或连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②只能用自然数;③不能用1。每写正确一个乘号得1分,写错一个扣1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多,哪组就获胜。老师出示下面的数:
  3=21=48=53=56=75=97=
  学生小组讨论,把这些数写成乘法算式。完成后,各组汇报展示。通过游戏,学生发现有的数可以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而有些则不能。这样,让学生意识到6=2×3不能再分了,28=4×7中的4还能分成2×2,由此确定最终要分解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初步形成了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试着给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下定义。老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揭示概念。最后,学生举例练习,强化验证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和方法。
  在整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不是教师给学生讲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游戏中体会到的,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索中自己“悟”出来的。
  
  三、争辩深入,锻炼思维
  
  如果说探索发现是一种独立思考和小组学习的过程,那么争辩就是一个集思广益、提炼升华的过程,是探索的继续和深入的动态展现。争辩是一种作用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活动形式。在争辩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思维、修正错误、表现自我,而且可以增强学生据理力争,无视权威的表现力,从而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出示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争执声“对!”“错!”笔者没有急于定论,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代表进行争辩。双方代表各拿一个圆形纸片,正方代表先把手中的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问道:“这不是把圆分成两份?”反方代表肯定:“是。”正方举起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回答:“是呀。”正方追问:“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们不同意这种说法啊?”反方同学不服气地拿出圆形纸片,从上面任意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大小不均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两份吗?”正方同学回答说“是。”反方举起那小小的一份,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的底气不足了,小声说:“不是。”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正方服气地点点头。
  面对意见不同的双方,教师不是要简单地进行评判,而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让那些思维有偏差的学生自己“顿悟”。
  
  四、勤于实践,提高能力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后,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废纸箱。然后安排学生计算它的表面积,让他们回家测量一下自家房子内墙的面积。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既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之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身边等待解决,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争辩和生活中经历数学,才能使他们学得有情、有思、有趣,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