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贴着地面步行,然后在云端跳舞:我愿贴在地面步行,不愿在云端跳舞
 

贴着地面步行,然后在云端跳舞:我愿贴在地面步行,不愿在云端跳舞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6:16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寻找失去的阅读教学的魂魄,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对于阅读教学,我们常常太在乎言语内容,而不大注意细节,其实有时能够体现价值的地方反而是细节。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细节,首先贴着地面步行,然后在云端跳舞。有时只有抓住了文本的细节,才能真正地走入作品。那么,如何从文本的细节中挖掘内涵呢?
  
  ●关注标点,体验内涵
  
  标点符号不但可以标明文章的层次,而且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是文章中无声的英雄。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忽视它。教学《荷花淀》“夫妻话别”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我不拦你。但家里怎么办?”这里有个标点不能改动,你看是哪个标点?为什么?同样在水生对妻子说的话中也有一句话的标点不能改动,这个标点是哪个标点,它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
  如果将句号改成逗号,变为“我不拦你,但家里怎么办?”这样给人的印象是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是假,以家事拖水生的后腿才是真。只有是句号,才能表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是真,而家里存在的困难也是真的,同时也表达了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逗号与句号本来只是语气的区别,但在这里却是情感的差别。同样,“你不能被敌人抓住。抓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一句中句号也不能改动。这是丈夫最主要的嘱咐,它既表现了水生对妻子的关心和期望,又折射出水生对妻子的爱恋。一个标点就把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 重视关键,品味内涵
  
  事物总有主次之分,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一些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句,做出富于深刻内涵的解释,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汪曾祺先生对《祝福》中“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中“剩”字的理解:“‘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这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的,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儿了,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有走。”(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汪曾祺对“剩”字的理解,读出了许多字面背后的东西,品味出了内涵。
  有时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句子也是品味内涵的起点。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第2段写到:“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为什么写得如此烦琐,改成一句“只见两个人闪进来”不更简洁吗?学生顿悟:这样写突出了陆谦他们鬼鬼祟祟的模样。由此再深入一步,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人写得鬼鬼祟祟?结合全文分析就可知,这两人来者不善,更重要的是后面李小二偷听报信、林冲买刀寻敌等情节都是由此引起,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仅对文章表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这些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 紧扣照应,探究内涵
  
  文章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扣文中对应性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如《纪念刘和珍君》第6部分中“至多”与“至少”就是一对对应性的语句,“至多……”“至少……”两句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这两个表示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至多”从一般庸俗市民及反对派、走狗文人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这个角度,表明这次徒手请愿对统治者不会有什么损害,其意义寥寥;“至少”从战斗者、革命同情者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这个角度,表明本次事件的影响并逐渐扩大。为什么先用“至多”,后用“至少”呢?显然这里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但肯定这次请愿行动还是占上风的。遥相呼应的两个词语,创造的是丰厚的隐性内涵。
  
  这些隐含意义,学生不易发觉,教师应有预设,要做好引导。交流中学生便有了“荷叶藕,满塘转”的感悟。
  
  ●注重暗合,挖掘内涵
  
  文本存在意义空白点,召唤着读者去填充和确定。有位教师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指导学生用四美(良辰、美景、乐事、赏心)解读文章第一段:“良辰”在暮春之初,并联系《论语》中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景,再联系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所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景,来体会暮春的美好时光;“美景”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气又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给人心境澄明的感觉;“乐事”为“修禊事也”,更重要的是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使人是非顿消、荣辱皆忘;与“赏心”相对应的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样鉴赏决非穿凿附会,而是因艺术的相通而悟得的妙处。
  
  ●抓住肌理,思考内涵
  
  抓住文本肌理的走势,渐次展开,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功效。金圣叹在评述《触龙说赵太后》时指出:“此篇,琐笔碎墨,于文中最为小样。然某特神会其自首至尾,寸寸节节,俱是妙避‘长安君’三字。” 受此启发,我引导学生思考:
  (1)对以长安君为质,太后的态度怎样?
  (2)触龙劝说太后过程中,太后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触龙是怎样妙避“长安君”3个字的?
  这3个问题是统一在一起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第3个问题――妙避“长安君”:触龙先谢足病,次谢因不见久,故自恕足病,三谢愿见,全不提长安君。触龙只说老态,更不提长安君。先说不食,次说能食。看他终不提长安君,太后之色稍解。触龙又言子少不成材,又言年老自衰要为儿子谋职位,只字不提长安君。一问一答之间,太后的态度已经慢慢缓和。后触龙又欲擒故纵,说赵太后爱女儿甚过长安君。此时太后表明:“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而后,触龙通过赵太后爱儿子还爱女儿这一问题,成功地说服赵太后。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此为典型一例。
  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心智,给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
  ●比较版本,体悟内涵
  有比较才有区别,有区别才有价值。译文常常有几个版本,如马丁・路德 ・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同一语段的3种不同的译文:
  (1)但从那时至今,已经有100年历史了,可黑人仍无自由可言。100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仍旧悲惨地为隔离的桎梏和歧视的锁链所捆缚……因此,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把这种不体面的身份戏剧性地表演一下。
  (2)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3)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我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处不同的处理,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3种译文优劣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认为译文(2)运用“蹒跚”一词将黑人步履维艰的生存状态形象地传达出来了,比另两种译文更胜一筹;译文(2)只用“枷锁”一词便充分传达了黑人受到压迫的现实,比另两种译文更简洁。如此比较,学生的眼力自然会高起来。
  于漪老师说得好:“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文章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还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这么说,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 细微之处也许就隐藏着富有价值的隐性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承载着内涵,寻找和探究文本中的隐性信息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隐性信息必须指向对作品主旨的理解,这样才有寻找和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从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阅读教学,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为中肯、实在。他在给一位中学老师的信中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当我们陷入理论的迷途中无所适从的时候,叶老的话特别让我们头脑清醒。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