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奥巴马想做“太平洋总统”:奥巴马小时候想当总统
 

奥巴马想做“太平洋总统”:奥巴马小时候想当总统

发布时间:2019-04-12 04:21:10 影响了: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12月1日访问缅甸,这是自1962年缅甸奈温将军的军事政变后近50年来美国国务卿对缅甸的首次访问,也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诸多举措之一。出生于夏威夷、在印尼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的奥巴马自从他当选总统后,就想做美国的第一位“太平洋总统”,现在他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美国重返亚洲,其中一个最具实质性和震荡性的成果是“撬动”了缅甸。缅甸是中国周边极少数与中国有特殊紧密关系的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压力和鼓励下,缅甸政府同意昂山素季参加国会议席补选,释放了大批政治犯,中止了中国公司在缅甸的超级水坝项目。
  白宫官员透露,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从澳洲达尔文飞往巴厘岛途中,在空军一号上与昂山素季通了20分钟电话,后者向奥巴马讲述了缅甸最近的政治局势,奥巴马对昂山素季本人和她所从事的民主与人权事业表示了极大敬仰。2011年11月18日,奥巴马宣布他将请希拉里去缅甸看看美国是否有可能参与推动缅甸的变革进程。同一天,奥巴马在巴厘岛会见了缅甸总统吴登盛。
  希拉里,克林顿也对她的缅甸之行保持低调,表示此行不是去终止对缅甸的制裁,也不是去推动急速生硬的改变,而只是去评估缅甸正在发生的变化。
  尽管缅甸已作出了一些改变,但显然美国政府并不满足。美国政府公开希望缅甸释放更多的政治犯,与反政府的少数族群武装和谈,并调整缅甸与韩国的关系,此外没有公开说的,是希望缅甸调整其对华政策。由于在1988年和2007年两次严厉镇压反政府抗议,并且在1990年拒绝把政权交给在大选中获胜的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党,缅甸遭受了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贸易、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长期制裁,在缅甸政权的艰难时刻,是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给予了缅甸大量支持。但是现在,缅甸经过利害权衡,开始下一盘更大的棋,以维护和增进其国家利益,这不仅可能使中国在缅甸矿石、木材、水电、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利益受到损失,而且将使中国朝向印度洋的战略辐射能力被严重削弱。
  在中美地缘战略博弈中,目前这一阶段得分的是美国,奥巴马宣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2011年11月17日他在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宣布:美国回来了。美国为什么要回来?有以下原因:首先,随着小布什政府反恐战争遗留问题逐渐被清理,美国有能力返回亚太;其次,相对于欧洲,亚太地区经济依然生猛活跃,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在这里有利可图。
  更重要的,是亚太地区将产生美国未来数十年内最大的全球竞争对手,这个对手很可能是中国,在美国忙于反恐防恐的十年中,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过。这不足以说明中国将成为美国政府所宣称的对美国的“最大安全威胁”。关于如何能在安全上严重“威胁美国”,可能连中国自己也不得而知。但若从“全球竞争对手”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如果能坚决地、逐步地实现其政治体制转型并缓解其严重的社会矛盾,并且在国际公共事务中承担更多的与其实力相当的道义责任,那么中国倒是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和美国比肩的全球领袖。但从现状来看,中国还远远不具备威胁美国的“地球第一国”地位的能力。
  因此美国重返亚太,搞了这么多动作,并不是因为中国已开始在安全上威胁到美国,而只是为了扩大在亚太的贸易(特别是卖出更多军火)和投资,摆脱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局,同时通过国际联合行动、组建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同盟来“规训”中国,迫使中国在其内政外交上都要“听话”,从而继续保持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
  问题是,奥巴马以围堵中国的亚太之行主观上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客观上会在亚太地区产生什么后果?
  首先,这将刺激中国政治是更加开放,还是趋向内缩、延缓一些重要的改革,还难以判断。缅甸在外部压力下走向了政治改变,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会不会如此,强大外部压力所激发的民族主义浪潮将对中国政治产生何种影响,都难以确定,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将给这个地区带来更多的和平还是更多的军事冲突风险?奥巴马与辛格在巴厘岛所确定的发展双边关系的新举措可能会激化印巴矛盾;美国对南中国海议题的深度介入,将强化一些东南亚国家针对中国的军事对抗能力。但无疑也将刺激中国加强针对南中国海的军事部署,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军备竞赛升级,使南中国海成为一个高危火药桶。因此以美国自身利益为主要出发点的奥巴马亚太之行,很难说得上是一次和平之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