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有效教学对话和谐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有效教学对话和谐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0:32 影响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新的理念正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对话也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话理念进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就是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对话的进行。课堂教学对话的进行需要我们对它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钟启泉《对话与文本: 教学规范的转型》)
  因此,要构建和谐智慧的语文课堂,就需要有效的教学对话。
  首先,师生间的对话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平等、合作、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无论是对的或错的都能得到被老师接纳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课堂师生对话也就如小溪流水般自然、顺畅。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我不急于展示答案,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议将瓶子推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太浪费水了,课文中有一句“瓶子里的水不多”。又有同学提出用吸管,对于这种童话式的想象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荒唐”两个字来否定,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年龄是一致的。很快有学生提出看法,认为现场没有吸管,或者乌鸦不会用吸管。只要通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论证问题,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课堂俨然发展成了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因此,要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 、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其次,教学对话还应当是互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如我听了一年级《蚂蚁和蝈蝈》的公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打出一组量词训练: “一( )蚂蚁,一( )甲虫。”孩子们的小手高举如林,应答如流。“一(只)蚂蚁,一(条)甲虫”的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种“杂音”——“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听到这,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声中“标新立异”的六岁男孩子面红耳赤,胖乎乎的小手直搔后脑勺。“嘘……”年轻的王老师将右手食指放在嘴唇,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王老师眼含情,嘴含笑,轻抚小男孩的面颊。小男孩满怀自信地反问道: “‘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没错!”王老师带头为小男孩鼓掌, “诗人也这么说的。”接着,王老师神采飞扬地为大家背了一首诗,一首非常有趣的诗,是60多岁的香港诗人西西写的,名字叫《可不可以说》。 “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 一块鸡蛋 一只葱 一个胡椒粉?/……”“孩子们,你们说可不可以?”孩子们听了又是哄堂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者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特别是注意倾听来自“弱势群体”学生的声音,没有让“强势群体”独霸课堂,在“教学相长”的情景中切磋技艺,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中启迪心智,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在上《台湾的蝴蝶谷》这课前,我想:蝴蝶谷是美丽迷人的,可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方法不少: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来加深感受;可以通过词句来进一步理解;还可以由教师补充课外的音像图片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这些方法都运用,显然在教学时间上不允许。后来想到,既然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学,那何不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呢?我决定试一试。我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平时运用的五种学习方法:读读议议、想想画画、赏析词句、质疑解疑、寻找资料,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学习《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这一堂课你们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节或几节来学习。”接着,我指导学生跑组,按相同的兴趣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临时推选出的组长带领下学习。这一下,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埋头作画,有的圈圈划划,有的热烈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时,既有个人代表小组交流的,也有整组参与交流的,交流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有读、听、议、问、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下课铃响了,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翻阅课外书、请教别人等多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台湾的蝴蝶谷的各种资料,第二天交流,以此作为这堂课的补充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将教学对话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风格,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充满和谐与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
  责编/董 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