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面对庐山】 面对庐山云雾时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面对庐山】 面对庐山云雾时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4:32 影响了:

  题记  当光焰万丈的羲和之车轰隆隆飞驰而来时,早已迫不及待的晨光,瞬间,就把庐山每一座雄雄健健的山峰、每一棵粗粗细细的树木、每一枚宽宽窄窄的草叶,每一粒大大小小的石子,全都照射得金亮金亮的——像诗,像歌谣,像民间故事和传说。于是,庐山的历史便又开始续写了。
  这书写,从春夏秋冬而言,已经有了300多万年;
  这书写,从赵钱孙李来说,也已记载了两千多年。
  庐山是一个山峰连着山峰、峻岭接着峻岭的名人大榜,从远古,到封建朝代、到军阀混战、到民国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到改革开放乃至一直到当下,曾有多少英雄、枭雄、仁人、佞臣和普通人……登临于此,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活剧,给自然、给历史、给子孙,给感觉、给经验、给心情,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面对庐山,我觉得心鼓怦怦敲,难以表达!
  上篇
  面对庐山,最早出现的人物是殷周时期的匡氏七兄弟。他们来此结庐隐居,后皆成仙而去。临行前,七兄弟盘桓不舍,一一将所居之庐幻化成庐山诸峰,为我们留下了这片稀世珍宝的群山。今人已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两顶光荣的桂冠,戴在它绿意葳蕤的峰顶上。
  面对庐山,陶渊明终于下决心离开恶俗的官场,回到庐山南麓的故里上京,过上艰苦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采菊”生活。处江湖之远,开一代崭新诗风,竟使庐山成为中华田园诗的发祥地。而更为重要的是,陶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觉从既得利益集团抽身,还原为“平民”的辉煌榜样。
  面对庐山,李白大笑着书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天绝句后,却糊里糊涂地离开了仙境的庇护,从此走进险恶的宫廷皇位争斗,终至被流放,慢慢咀嚼着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生苦果。
  面对庐山,白居易一直在这里疗伤。胸怀壮志的他被贬为小小的江州司马,青衫濡湿时,便来庐山寻求精神慰藉,以至于桃李不言自成蹊,竟然走出了一条“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花径。他是这样的信任庐山,最后,竟将毕生心血凝结而成的诗文2964篇,勒成60卷《白氏文集》,悉数交由庐山东林寺收藏。
  面对庐山,一生坎坷多难的苏东坡似乎是找到了知己,一来再来,一诗再诗,扬着他那睿智的头颅,欣赏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悟宦海“远近高低各不同”,慨叹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同时,追悔平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一点一滴地宽阔了他的胸怀,升华了他笑对穷达的傲骨。
  面对庐山,范仲淹也是在力主改革而遭排挤之后,来这里寻求大自然的支撑。一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的他,看到秀峰瀑布从云崖中奔腾而下,把万颗闪亮的珍珠洒向人间的壮美之时,不禁触景生情,援笔疾书,深深吐出了“长雷无敢蛰”,“浊水不能入”的胸中块垒。
  中篇
  面对庐山,康有为在1889年初次登上东林寺,居然就在它的厨房地上,发现了柳公权的真迹,是一块刻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的碑石,至今还是庐山现存石刻中历史最早的珍品。然而谁又能料想到,这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后来慷慨投身国事,竟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影响了整个中国命运的改革鼓吹者,复又落于保皇党之列,黯然退了场。
  面对庐山,孙中山只有一次机缘,时在1912年秋天,专程到庐山石门洞凭吊晋代名僧慧远大师。整个行程匆匆忙忙,没有浏览其他名胜,便抱憾离去了。那时,他早已不是民国临时大总统了,所做的大事即为水利。为什么他单单要去“拜见”慧远?是因为一股失败的情绪主宰了他?
  面对庐山,蒋介石多次上上下下,或盘桓,或久居,或几度把办公室搬到了这里。美庐更是他喜爱的行宫——能把这个行宫和他的美妻并列,可见他对这里的喜爱程度。有很多“党国大事”也是发生在这里的,比如与红军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的谈判,最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又比如日寇对庐山的进攻,迫使他不得不撤离美庐。而最终,使他永远告别了庐山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他永远赶出了大陆。
  面对庐山,杨虎城将军的登山是在“丙子双十二”半年后的1937年6月。当时他的心情肯定很激动,有点委屈、有点幻想,但更多的还是戒心,因为他已在两个月前被老蒋“革职留用”。此番老蒋招他上庐山,是在逼他出国之前,要亲自进行一番“面训”,而比起12年之后对他全家的魔鬼式杀戮,“训”简直可以列入“亲抚”的范畴了。
  面对庐山,胡适1928年春首度登山。考察了3天,便提出著名的“三大趋势说”,既是说庐山,也是在说中国: (1)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2)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700年的宋学大趋势。(3)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这最后一条,似乎与“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有了不小的异质,却是一位揣着学术良心的大学者的实话实说。
  面对庐山,国学大师陈寅恪比他父亲——印度大师泰戈尔推崇备至的清末“同光体”诗派领袖、一代宗师、著名爱国诗人陈三立,不幸却又幸运。1937年,为抗议日寇侵华在北平绝食而死,做父亲的再也没有回到庐山自家的松门别墅。2003年,做儿子的骨灰在他逝世33年后,被迎回庐山,安葬在庐山植物园的景寅山冈;翌年6月16日,在他113岁诞辰之日,陈寅恪夫妻合葬墓在此寂静山坳里落成。墓碑采自庐山山谷中的冰川石,上面镌刻着大师的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下篇
  面对庐山,周恩来1937年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一身戎装,削瘦、英俊、年轻。他是来跟蒋介石谈判的,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寇侵略。一个月以后,他率领着秦邦宪、林伯渠二上庐山,继续就红军改编后的领导权等问题进行谈判。紧张的会谈间隙中,游览了仙人洞,他仔细端详着两幅石刻“纵览云飞”和“霍然贯通”,对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说:“只要我们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以民族大业为重,很多问题都能霍然贯通。”在后来的生命中,他多次复登庐山,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雨骤风狂,他的生命一直践行着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众的原则,赢得了无与伦比的敬重。1976年他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志哀。据说当时有人置疑,为什么对他这位国家的第三把手如此礼遇?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回复说:“如果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像周恩来一样,没有一分钱个人存款,我也给他降半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