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美术教学理念_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理念_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14 05:05:04 影响了:

   [摘要]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其主要特征为开放、沟通、合作。
  [关键词] 开放 沟通 合作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
  一、开放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1.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目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苏教版第3册“夏日印象”一课,教师可以以“我与暑假生活”为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日趣事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大西瓜”,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2.开放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教师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得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教师不妨带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并带上制作的彩练、挂饰。
  4.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5.开放评价标准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二、沟通
  1.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溧阳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自已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中。
  此外,还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学校定期举行手抄小报、校园美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如“我们周围的环保”“我与e网”“新世纪畅想”等,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感而发。
  三、合作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
  因为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同时,有些活动题材、内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4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消除表现的顾虑,快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这样一来,作业的时间相对缩短,作业的质量却提高了,何乐而不为?
  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课堂就会像没有雨水的春日,燥寒而缺少滋润;没有教育实践的参与,教育研究就会像行将干涸的一潭秋水,沉闷而无活力。把美术教育的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将是我们21世纪每个美术教师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走进美术.
  [2]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3]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