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谈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英语双关语翻译
 

[浅谈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英语双关语翻译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7:15 影响了:

   [摘要] 英语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会话、故事、小说、广告、戏剧、诗歌、笑话、谜语等文体中,用来造成幽默、诙谐、讽刺的效果,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有力。本文对双关语的定义及其翻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英语 双关语 不可译 翻译方法
  
  双关语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也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幽默形式。它巧妙地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风趣幽默,引起读者的联想。现代的双关语已变得日趋通俗、诙谐,它的妙用可达到生动活泼,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
  双关这种修辞是有意借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关涉两个事物,包含两种意思,表面一层意思,实际上隐含另外一层意思,并且以隐含意思为主,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制造出幽默、影射、传达复杂思想等效果。要在翻译中反映这些效果,就必须将原文的双关修辞准确地再现在译文中。但是,双关语的翻译仍然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一、双关的定义
  英语双关语pun,又叫paronomasia或play on words,是利用语言中的谐音、歧义、模糊等现象,让一个词语,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兼顾两种事物,或表达双层意思。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并以隐含意思为主。这种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或借题发挥,旁敲侧击,或指桑骂槐,冷嘲热讽,收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
  《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给“pun”下的定义: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81)给“pun”下的定义: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a play on words.(词汇的幽默用法,用一个词去暗示不同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一种文字游戏。)
  而国内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1979:96)先生则将双关解释为:“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明白,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手段,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语双关、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可见,双关表面上的意思,不是说话或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弦外之音”。我们理解双关语,正要领会那“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二、双关语的翻译困难
  虽然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词汇、句法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再加上思维方式与文化上的差异,致使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可译因素。
  1.关于不可译
  在英汉互译中,有时无法将原语或源语(source language)翻译成译入语或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会造成一定程度上意义的损失,即“不可译”,它包括“语言上的不可译”和“文化上的不可译”。
  语言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法的种种差异,是造成可译性障碍的基本原因。因此,翻译中的可译性只能是相对的,绝对的可译性是不存在的。同理,翻译中的“忠”与“信”,也只能是相对的,绝对忠实于原文的译文也是不存在的。
  不可译大致有两种原因――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原因。
  2.语言的不可译性
  首先,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音体系,汉语是表意型文字,而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当语音成为原文主要的表达手段时,中英文间的翻译几乎难以实现。
  其次,汉语与英语有不同的拼写特点。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具有不同的拼写形式。因此,实现在汉语和英语间语言形式的转换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汉语和英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规则。尤其在文字游戏方面,语言的形式特点起到了主要作用。除非出现巧合,否则这种现象是很难翻译的。
  3.文化的不可译性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的4个特征:(1)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而非遗传获得的。(2)文化是一个社团所共有的,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3)文化具有象征性,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4)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它方面相互关联。所以语言的习得是从语言能力的成熟到社交语言能力的成熟,最终到文化能力的成熟这一必经过程。
  以一种语言为参照,其它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词汇空缺。首先,原文可能表达了一个译文文化中不了解的概念。这个概念可能是抽象,也可能是具体的;它可能同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是某种食物有关。这些通常是具有文化独特性的。第二种情况是原语所表达的概念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汇表示,出现词汇空缺。译入语文化中可能也有这一概念,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应的词汇来表示。但是,这些文化特点是可以通过解释来使译入语的读者理解的,本质上是可译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由文化差别所导致的不可译现象是暂时的,仅仅因为在译入语中尚且无法找到相应的译文,文化不可译因此可以称为相对不可译。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它们是不可译的,但在另外的情况下,却是可译的。
  三、英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如果英语中某个词的两层意思恰好对应于汉语里某个词的双层含义,译文就可能反映出双关语的双重效果。
  例1:《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哈姆雷特使用双关语挖苦旧时同学吉尔登斯吞:Call me what instrument you will, though you can fret me, you cannot play upon me.
  由于前文的instrument,fret在此场合的基本意义是弦乐器指板上定音的品,但fret 同时又有annoy一义。朱生豪和梁实秋均把这个双关语译成“撩拨”。“撩拨”是容易想到的词,但此时却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个词在汉语中恰好有“骚扰”、“使人烦恼”的意思。
  以上这种保留译法也就是直译法,不少双关语是借助比喻手段创造出来的,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刘闯在黎明时分对秋菊说“洪湖就要天亮了”,以“天亮”暗喻“革命斗争胜利”。诸如此类,尽可直译成英语“In Honghu day is going to break(徐仲炳,1988).”相信英语民族的读者或观众也能心领神会其双关含义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毕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习惯。保留译法能较好的保留其双关意思,力求做到译文和原文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这是译家求之不得的标准。
  例2:The cat weeps over the mouse.
  猫哭老鼠,读者能立刻领悟出其双关意思。
  例3:Let’s see how the wind blows,then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swim against or with the stream.
  且看风势如何变化,然后再决定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
  例句中的swim against the stream和swim with the stream分别译作“逆流而上”和“随波逐流”,两对词组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是既可用在游泳者身上,也可指人在形势变化莫测时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例4:First Gentleman: Thou art always figuring diseases in me, but thou art full of error; I am sound.
  Lucio:Nay,not as one would say, healthy; 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 impiety has made a feast of thee.
  ――W. Shakespeare,Measure for Measure
  绅士甲:你总以为我有那种病,其实你大错特错,我的身体响当当的。
  路奇欧:响当当的,可并不结实;就像空心的东西那样响当当的:你的骨头都空了;好色的毛病才把你掏空了。
  英语sound一词译为汉语“响当当”。其一,表示“出色”“过硬”;其二,形容“敲打的声音响亮”,所谓“空瓶子最响”,转而表示“外强中空”。于是,“响当当”便集褒贬于一词了。如果说英语的sound作“健全的”“强壮的”解和作“响”“发出声音”解,两者词性并不对等的话,那么一经译成汉语,两者的词性却完全一致了,这样的译笔实在煞费苦心。
  例5:“At least put something warm on,Mr. Boker,”advised Tessie.
  “I"m almost finished.” Morris grunted.
  “It’s your health,”said Nick.
  The first floor window shot up. Ida stood there in her flannel nightgown.
  “Are you crazy?”She shouted.
  “Finished,”he answered.
  …
  “Come up now,”Ida shouted.
  “Finished,”Morris Cried…
  ――Bernard Malamud,The Assistant
  “你至少得穿暧些,”泰锡劝道。
  “我快铲完了,”英里斯咕噜一声。
  “要保重身体。”尼克说道。
  二楼窗口突然亮起来。艾达穿着法兰绒睡衣,站在那儿。
  “你疯了?”她对掌柜的大声嚷叫。
  “就快完了,”他答道。
  ……
  “马上上楼来,”艾达叫道。
  “就快完了,”莫里斯喊了一声(叶封译)。
  小店主莫里斯一辈子穷困潦倒,贫病交加。此刻,他在绝望中竟然不穿大衣冒着严寒在屋外铲雪。房客尼克和泰锡及其妻艾达纷纷劝阻。finished一词在莫里斯口里竟重复达三次之多,足见作者用心之所在。它既表示“干完了”,还意味着“完蛋了”,与汉语中的“完了”基本等值。译者的处理又十分自然、巧妙:finished第一次出现译为“快铲完了”,先托出双关语的表层意义,第二三次即过渡为双关语:“就快完了”。最后一次“就快完了”听来煞似一种绝望的呼喊,临死的哀鸣。果然,此次铲雪后,莫里斯便一命呜呼,了结了悲惨的一生。
  2.变通译法
  从对双关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最理想的双关语翻译是在目的语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双关词,创造双重语境,从而实现双重话语含义。然而,正如在第二章中讨论的一样,双关翻译困难重重,当我们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双关词时,双重语境就失去了有机的结合,从而造成两个孤立的话语含义。这也是在翻译双关语时必然要面临的障碍,也正因此,双关语的翻译一直都被认为是翻译中最大的挑战。
  例6: She’s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Shakespeare,Much Ado about Nothing
  她皮肤黝黑,说她“白皙”未免有失公正(肖运初,1996)。
  例句中的fair既可意为“皮肤白皙的”,又可意为“公平、公正”,构成语义双关,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段不同,原文中的双关在译文中已经丧失,英语双关中音义或形义结合很难在汉语中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双关语的翻译是一门放弃与再创造的艺术。所谓放弃的艺术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基于中英文语言、文化的千差万别,充分利用形、音、义手段的双关语修辞格具有抗译性。因而译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弃原文中双关语幽默含义的传递。二是译者在将双关语的表层语言语境与深层语言语境相联系时,必须对双关语中的双重语境与双层含义进行取舍。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前者无可奈何的放弃,还是后者的积极舍弃,都有助于译者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束缚,增大自由创作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李国南.双关语翻译初探.现代外语,1979,39(4):60-65.
  [3]王璐.英语双关:分类、特点及翻译.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8.
  [4]刘玉敏,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安徽大学学报,2001,25(4).
  [5]肖运初.谈谈双关语的英译汉问题.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61(14):39-43.
  [6]肖运初,陈登.论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其处理,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58(13):61-65.
  [7]张爱平.双关语的作用及其翻译.漳州师院学报,1995,42(3):85-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