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研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3000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研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3000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1:58 影响了:

  摘要:基于上海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琴(1967―),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0-0049-03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加强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普遍建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组织机构,确保了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但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职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做好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一、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未能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两块构成的,一块是由德育课教师讲授的《生涯规划》,一块是由招就办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围绕实习工作开展的就业服务活动,这两块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调查显示,有78.9%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由教务处或专业科负责,德育课教师承担,而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面试技巧、劳动法律法规等讲座由招就办或学生科负责。由于德育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多,对中职生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问题也不很清楚,因此,教学中出现偏重理论传授的现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对学生思想触动不大,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流于“纸上谈兵”。问卷显示,在学生认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方式中,职业指导课程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8%。而招就办在学生毕业前一两个月开设的讲座偏重于学生面试就业技巧的传授,这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熟悉职业生涯有帮助,但短期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可见,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就业服务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以及学生就业的质量。
  
  (二)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
  职业指导科学性不强,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的职业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并与社会上的某种职业相对应。职业指导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必须对个性心理特性和能力素养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否则,可能造成人与职的不匹配,学生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比如,学校招就办人员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一般实行“择优推荐”的原则,而这里的“优”大多凭借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班主任和教师的主观印象。这些主观看法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一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谈到,有一年他们在推荐学生实习时,一位大家都认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就业岗位却非常不适应,而另外有一位平时不怎么优秀,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心目中比较“差”的学生到了推荐的岗位上却把与之竞争的大学生给比败了,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说,公司所有的岗位任这一同学挑选。可见,教师眼中的“优”与企业用工的“优”存在一定差别。这是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包括就业推荐中,潜在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而跳槽;有的可能在实习考察结束后,更换职业;还有的甚至会在就业与升学中犹豫徘徊,以致于毕业时还没有作出选择,最终贻误时机。
  
  (三)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学校就业办的问卷显示,200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学生就业,其中一次推荐成功率在70%以上的学校仅占34%,需要学校推荐四次以上的中职生达38%。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认为“录用的中职生中,有80%及以上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只占48.3%,而且这些都是与学校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可见,学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规格还不是真正地了解,中职毕业生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依然严重。我们在访谈中,企业界人士也阐述了这一观点。中职毕业生不适应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
  1.动手能力差。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专业来说,中职生的技术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先锋药厂一位制药车间主任谈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非标准的东西,即与企业流水线的标准不一致。如企业的有些设备,学校公共实训室里也有,但这些设备与企业里的设备有所不同,不能拆卸,而企业则要求员工能够在15分钟以内把机器进行拆卸并安装,了解机器的构造原理,劳动局考证对此也有同样的要求,然而,学生适应机器的能力较差,缺乏动手能力,每年能够考取资格证书的寥寥无几。
  2.社会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淡薄。有的企业用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是用人单位一再强调的。然而,问卷显示,团队意识最不被学生看重,有37.2%的学生把它放在就业所需素质中的第五位也就是最后一位,仅有10.03%的学生把它放在首位。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也影响到企业的录用。正如一家企业的老总所言,如果我录用了你,我还得另外找人帮你协调人际关系。
  3.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由于上海技能型人才短缺,一些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等,认为中职生薪酬要求不高,稳定性较强,对中职生很是欢迎。然而,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吃不起苦,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岗位工作不几天就不再来企业工作的学生占1/3左右。而且,有的学生在离开企业时,也不与带教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打招呼,责任意识淡薄。可见,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准员工地位,缺乏角色转换意识。(见表1)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员参与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目标定位明确、组织管理严密、运作过程畅通的职业指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有组织、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首先,成立主管校长参与的校级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统整学校职业指导资源,对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及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成立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委员会,形成企业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第三,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包括职业指导课程讲授在内的职业指导工作。如为学生提供职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开设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测试、收集并发布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办理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各项具体事宜,做好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工作等;积极与社会职业服务机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等。
  
  (二)建立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下,把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系统。依照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了解职场要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一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通过测评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讲座、企业参观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职业世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个人条件,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和职业群,包括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学识、态度、从业资格以及获取资格的途径和方法,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薪酬待遇等等,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标准,不断完善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接轨期,毕业班的职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指导,包括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指导求职技巧等,积极为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同时,这一阶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素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三)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为提高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1)开发利用人格性向测试软件,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挖掘个人潜质,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2)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第二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第三年,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真实职业环境背景下认识自我、了解职场。(3)建立和完善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网站,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资料和各类职业信息资料,诸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及预侧分析、相关专业的企业情况、企业用工标准、专业技能和工资待遇等信息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职业知识、心理素质、家庭状况、个性差异等资料,以便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工作。(4)为学生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
  另外,必须改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准确认识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位置,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四)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些中职毕业生之所以在就业岗位上出现种种不适应,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中职生到了工作岗位后没有成功实现角色转换,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我们应在中职生一入校就对其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入学即就业”的观念,狠抓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方式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以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点也是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职业指导不同的地方,即学校职业指导不仅是提供就业援助,还担负着教育的任务。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五)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职业指导中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让中职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其次,对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请一些创业有成的人员来校作报告,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对创业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工商、税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业务谈判技巧及毕业生创业方面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力争通过创业教育,让中职生从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模拟创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讨论其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
  注:文中的数据均来自作者在从事上海市教委委托项目“加强上海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统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